



这几年国内美学界在批判我的主观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中,常涉及我所依据的克罗齐的美学思想。一般人把克罗齐称为新黑格尔派,其实他的美学思想更接近康德。不但他的直觉说是发挥康德的“无所为而为的观照”说,而且在存在与意识的关系上,他认为本来“无形式的物质”借心灵综合作用而得到形式,也还是康德的“先经验的综合”说的变相。所以他的美学思想还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范畴。他的基本错误就在这个主观唯心主义的出发点,从此生出一些其他突出的错误;例如把单纯感觉式的直觉混为艺术形象思维式的直觉,把直觉和抽象思维的分别加以绝对化,过分强调直觉为心灵活动,把艺术的表现媒介和传达技巧看成和艺术没有直接的关系之类。不过他对美学也并非毫无贡献。在立的方面,他把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对立突出地加以阐明了,尽管他没有看到这两个对立面的统一;他把艺术的整一性(即无论是自然美还是艺术美,无论是这一种艺术美还是那一种艺术美,既然都叫作美,总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也强调指出了,尽管他忽视了不同具体事例的差异性。在破的方面,他对于过去一些美学观点的批评也替美学的进展扫清了一些障碍,特别是在否定美学上的快感主义、联想主义、“理智的直觉”说、同情说、鉴赏力与天才的对立说等方面。至于艺术与语言的统一说则是他首次提出来的,对于语言学与美学都有深刻的意义;不过关于这方面,我们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像康德和黑格尔一样,克罗齐是把美学看成哲学中一个部门的,他用的方法主要地是概念的分析和推演,所以他反对从作为经验科学的心理学观点去研究美学。我在“文艺心理学”里,一方面依据了克罗齐纯粹从哲学出发所建立的理论,一方面又掺杂了一些心理学派的学说。如果单从介绍克罗齐来说,我对他有些歪曲。因此,把克罗齐的原著介绍出来,无论是对于批判还是对于吸收,都是有益的。克罗齐自己在本书第九章里也说:“过去的错误的学说不宜忘掉不谈,因为各种真理都要在和错误斗争之中,才能维持它们的生命。”
这是十年前的旧译,为了再版,我作了很多的文字上的修改。
朱光潜
1956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