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章
论表现不可分为各种形态或程度,并评修辞学

〔艺术的各种性质〕 人们常把艺术的性质列成很长的目录。本书既到了现阶段,既把艺术作为心灵的活动,作为认识的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直觉的)研究过了,我们就可以见出那些繁复的判定艺术性质的话在实有所指时,不过是指我们已经见过的审美形式的类性、种性和个性 。可以化归类性的,如前所述,是“整一”“变化中的整一”“单纯”“独创”等性质,以及这些性质的字面的变相;可以化归种性的是“真理”“真诚”等性质;可以化归个性的是“生命”“活力”“生动”“具体”“个性”“特性”等性质。字面可以变来变去,却不会贡献什么新的科学的真理。表现本身的分析在上述一些结论中就已完全竣事了。

〔表现没有形态的分别〕 在另一方面,这问题也许会起来:表现是否有各种形态或程度的分别?心灵的活动既分为两度,每度又各再分两度,这再分成的度中之一,直觉的(即表现)度,是否可再分为两个或更多的形态,或再分为表现的第一度、第二度,乃至于第三度呢?这样继续地再分是不可能的,直觉品(即表现品)的分类固可容许,却不是哲学的:有几多个别的表现的事实,就有几多个体,这些个体除掉同为表现品以外,彼此不能互换。用经院派的话来说:表现是一个种,本身不能再作为类。印象或内容是常变化的:每一个内容与任何其他内容不同,因为生命中从来没有复现的事物;内容的变化无穷,正相当于表现的形式(即各种印象的审美的综合)也变化无穷,不可分门别类。

〔翻译的不可能性〕 与这道理相关的一个道理是翻译的不可能性;如果翻译冒充可以改造某一表现品为另一表现品,如移瓶注酒那样,那就是不可能的。在已用审美的办法创作成的东西上面,我们如果再加工,就只能用逻辑的办法;我们不能把已具审美形式的东西化成另一个仍是审美的形式。每一个翻译其实不外(一)减少剥损,以及(二)取原文摆在熔炉里,和所谓翻译者亲身的印象融会起来,创造一个新的表现品。就第一个情形说,表现品始终还是原文的那一个,翻译既有几分欠缺,就不是真正的表现品;就第二个情形说,表现品确有两个,但是两个内容不同。“不是忠实而丑,就是不忠实而美”这一句谚语可以见出每个翻译者所必感到的两难之境。非审美的翻译,例如字对字的翻译,或是意译,对于原文都仅能算注疏。

〔评修辞的品类〕 把表现品不正确地区分为各级,这在文学中叫作雕饰说或修辞品类说 。不过在其他艺术中也有作同样区分的尝试:我们只须提及关于图画雕刻所常用的字样如“写实的”和“象征的”形式之类。

“写实的”和“象征的”,“客观的”和“主观的”,“古典的”和“浪漫的”,“简单的”和“雕饰的”,“本义的”和“譬喻的”,“譬喻词的十四格”,以及字与句的修辞格,“重复格”,“省略格”,“倒装格”,“重叠格”,“同义格”,“同形异义格”,等等——这些和其他确定表现品的形态或程度的字样,如果要下明确的定义,就会显出在哲学的立场上是空洞的,它们不是捕风捉影,就是妄诞无稽。举一个代表的实例,比如“譬喻词”的最普通的定义是:“用另一个字来代替本义文字。”请问:何必要讨这个麻烦呢?为什么要用非本义字代替本义字呢?明知有直路,为什么要绕弯路呢?也许像通常所说的,因为本义字在某些情形之下,没有所谓非本义字或譬喻词那样“富于表现性”。但是如果真是如此,那譬喻词在那里就恰是本义字,而所谓“本义”字就恰是“无表现性的”,所以也就是最不恰当的(最不本义的)。对于其他品类,我们也不难下同样基于真知灼见的评语。比如说“雕饰的”这个普通的品类,我们可以问:雕饰如何可以联上表现品?从外面联上吧?那么,雕饰与表现品总是隔开的。从内面联上吧?那么,它有两种可能,不是于表现品无益而有损,就是成为表现品的一部分,那就不是雕饰而是表现的一个要素,在它的整一体中不能划分和辨别。

修辞的种种辨别贻害很多,是用不着说的,修辞学虽常受攻击,而人们所反对的只是它的后果,对它的原则却仍谨守(这也许为表明哲学立场的始终一致)。在文学中叫作“美文”或“修辞文”的那种恶劣的作品如果不由修辞学而猖獗,至少也是从它得到理论上的辩护。

〔修辞品类的经验的意义〕 上述诸名词我们都是从学校里学习来的(只是从来没有机会在严格的美学讨论中用得着它们,至多只是拿它们开玩笑,带点喜剧的意味),假如不是它们往往可作下列三种意义来用:(一)审美概念的同义词,(二)反审美概念的表示,(三)不用于艺术和美学而用于科学与逻辑学(这是它们的最重要的用法),它们就不会走出学校的范围。

〔(一)这些品类名目用作审美事实的同义字〕 各种表现品,直接地按实地看去,不能分类;但是它们有些是成功的,有些是半成功的,有些是失败的。它们确有完善和不完善,成功和不成功的分别。上述各词以及其他类似的字样往往可以指成功的表现品以及各种失败的表现品。但是它们的这个用法是极不一致,极随便的,以至同是一字,有时用来称赞完善的作品,有时又用来诋毁不完善的作品。

比如有两幅画,一幅没有灵感,作者只呆笨地抄袭实物;一幅有灵感,但不很像实物;有些人会说前一幅是“写实的”,后一幅是“象征的”。另外有些人却不然,看到一幅画表现日常生活情景,很生动有情致,便说它是“写实的”;另一幅画只是一种枯燥的寓意画,便说它是“象征的”。在前一例中,“象征的”显然是指“艺术的”,“写实的”是指“不艺术的”;后一例却恰与此相反。难怪有些人热烈地主张真的艺术的形式必是象征的,写实的就不艺术;另一派人却作完全相反的主张。我们只好承认双方都对,因为每方用同样的字,却用不同样的意义。

关于“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大争辩也往往起于这种字义的暧昧。有时“古典的”是指在艺术上是完善的,“浪漫的”则缺乏平衡,不完善;有时“古典的”是指枯燥的,做作的;“浪漫的”则为纯粹的,温暖的,有力的,真正富于表现性的。因此,站在“古典的”一边反对“浪漫的”,或站在“浪漫的”一边反对“古典的”,都很可能同样有理。

“风格”一词也有同样的暧昧。有时据说每一个作者必须有风格;这里风格即指表现的形式。有时又据说一部法典或一部数学著作的形式没有风格,这又是犯了承认表现有各种形态的错误,以为表现有雕饰的,有赤裸的;其实风格既是形式,法典与数学著作,严格地说,也必各有风格。有时我们听到批评家们责备人“风格太多了”,或“照一种风格写作”。这里风格显然不指形式,或某种形态的形式,而是指不正当的矫揉造作的表现,一种不艺术的形式。

〔(二)它们用来指各种审美的欠缺〕 这些字样和分别也有一个并非毫无意义的用处,例如讨论一篇文学作品时,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话:这是一个重复格,这是一个省略格,那是一个譬喻格,这又是一个同义格,或一个意义暧昧的字。意思就是说:这是犯了用许多不必要的字的错误(重复格);这里错误却在用字太少(省略格);这里错误在用字不恰当(譬喻格);这里错误在用两个像是说两件事而实在只说一件事的字(同义格);这里恰恰相反,一个字像是说一件事而实在是说两件不同的事(意义暧昧)。这些名词这样用来指责毛病,没有前一条所说的那个用处那样普通。

〔(三)它们超出审美范围而用于科学的意义〕 最后,修辞学的术语有时虽没有如上所说的那种审美的意义,我们却以为它们也并非毫无意义,所指的东西确实值得注意,那就是它们用于逻辑学和科学的意义。假定了一个作家对一个科学的概念本来自有一个固定的字来表示,但是他发现这字以外,还有其他的字是人们惯用来表示同样意义的,于是他也偶尔用这些字。对于他本来自定作该意义用的那个固定的字而言,这些旁人惯用而他也跟着用的字当然就变成有譬喻、同义、省略之类的分别了。我们自己在本书就常用,而且还要用这种语言,用意在使人容易明白我们自己用的或旁人用的一些字的意义。但是这种用法在科学和哲学的批评讨论中虽有价值,在文学和艺术的批评中却毫无价值。科学里有本义字也有譬喻字,同一概念可以在不同心理环境之下形成,所以也须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可是一个科学家既已在这些不同的字样中抉择了某一个为恰当的,既已规定了他的科学的术语,于是一切其他的字就都是不恰当或借用的了。但是在审美的事实中只能有本义字:同一直觉只能有同一而且唯一的表现方式,正因为它是直觉而不是概念。

〔修辞学在学校里〕 有些人虽承认修辞品类在审美的观点上不存在,却仍相信它们的效益,以为它们在研究文学的学校里尤其有功劳。我们却不能了解错误与混淆如何能训练心智作逻辑的分辨,或是有助于为它们所扰乱而且弄昏了的一门学问的教学。人们也许以为这些分别,就其为经验的分类而言,可以帮助学习和记忆,像我们在前面关于文艺的种类所承认的。我们对这一层并不反对。修辞品类还另有一个目的须留在学校里,就是留在学校里受批评。过去的错误的学说不宜忘掉不谈,因为各种真理都要在和错误斗争之中,才能维持它们的生命。我们如果不把修辞品类加以说明和批评,它们就有复兴的危险,我们不妨提及,它们正充作最新的心理学的发现,在一派语言学家中间复兴起来了。

〔诸表现品的类似点〕 从上面的话看,我们好像想否认不同的表现品或艺术作品之中有任何类似点来联系。类似点确存在;根据这些类似点,我们才能把艺术作品安排在这个或那个组别里。但是这些类似犹如在许多人中所可发现的类似点,不能看成有概念的定性。这就是说,这些类似纯是所谓“一家人相像”,起于诸作品所由发生的历史背景以及艺术家们中间的心灵相通的渊源;我们如果把同一、附属、并行以及表示其他概念关系的字样用到这些类似上面去,便不正确。

〔翻译的相对的可能性〕 就因为有这些类似点,翻译才有相对的可能性;不作为原表现品的翻版(这是翻译所做不到的),而作为类似的表现品的创作,与原文有几分相近。好的翻译是一种近似,自有独创的艺术作品的价值,本身就站得住。 mELj4rl9ATjJDs7dtDiDuIMZYfMkvkqYtxK61CNLVRoPIBJLwp0j8V9vTfxzVhW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