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烽火四起

一、刘邦巧遇贵人

陈胜起义两个月后,刘邦、项梁和项羽等人也在各自的地盘响应起义。历史像场戏,大地如舞台,英雄是名角,你方唱罢我登场。无疑,刘邦就是那个乘势而起、敢于闯荡的英雄!

刘邦,字季,沛丰邑中阳里人。

某年夏天,刘邦的母亲刘媪独自外出劳作,其间疲惫不堪,躺在大泽堤岸上睡觉,做了一个梦。正当刘媪在梦中与神相交时,突然天上雷电交加,风卷草飞。这时,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万分焦灼地奔往大泽,却远远地看见自己的女人身上伏着一条蛟龙。不久,她便生下了刘邦。

如此荒诞不经的传说是经不住推敲的,不过是后人的附会和臆想。据传刘邦颇有异相:鼻梁高挺,脸颊之下长有美髯,左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

其实,年轻时的刘邦不过是一个时常挨骂的无赖。

有一次,农忙时节刘太公想叫他一起下田劳作,刘邦却神龙见首不见尾,不是赖在酒馆里,就是赖在情妇曹氏床上。刘太公没读过书,一时找不到一个狠毒的词来骂这个不成器的儿子,憋了好久终于憋出一个词——无赖。

胸结郁气、徘徊苦闷的刘邦,唯一能解愁的只有酒,可他又是一个有时连酒都喝不起的穷光蛋。他举目望苍天,两眼茫然,终于知道他能拼的只有青春、斗志、耐力以及智慧。于是,他决定出去闯闯世界,拼拼未来。

离家的刘邦,四海为家,做起了游侠。游侠的日子是很惬意的,可没过几年,他不得不返乡。嬴政一统六国后,看到游侠遍布,极为担忧。那帮没有固定职业的流民若发展到一定数目将是社会的隐患。于是,嬴政发出一纸诏令:所有无固定职业的流民必须回乡待业。刘邦只好结束了闯荡的游侠生活。

回到故乡的刘邦很快就找到了一份不能养家、但能糊口的工作——泗水亭长。

在秦朝为官,如果不是高官子弟,你就得有下面两手准备:首先,你家里要有钱,还要你自己品德好;其次,你得认识个贵人。秦朝有规定,官吏可以向上级推荐低级官吏。但并不是推荐了就录取,还有试用期。如果在试用期内任职合格,行,那就留下继续干活。如果不行,不但叫你滚,还要惩罚推荐此人的官员。

如果家里很穷,而且道德品行不佳,是不能被推为小吏的,这是秦朝的规矩。韩信就是因为家贫无德,整天无所事事,吊儿郎当,所以不能被推荐为官吏。可见,刘邦能够被推荐当上泗水亭长,首先说明他并没有传说的那么流氓与无赖,至少他做人还是有基本原则的。其次,他家也应该不至于太贫穷,不然他怎么能够被推荐呢?

秦朝地方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管县,县管乡,乡下设亭。按制度,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里设亭长,主管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及治理民事,多以服役已满期之人充任。不过,这个芝麻大小的小吏也不是一般人能干得了的,偌大的乡里,无论是偷鸡摸狗的事,还是征收苛税,或是邻里吵架都会找到你门上,工作极其烦琐,不把你累死也要把你活活烦死。更让人郁闷的是这差事没有固定俸禄。刘邦要出差去咸阳时,只能到县吏家敲门要差旅费,每人三百文。县吏萧何是刘邦的顶头上司,他是个大方之人,只要刘邦上门,都会多给他二百文。

亭长除了管理乡里一大堆事,还要接待出差路过的官吏。刘邦钱没有多少,却爱喝酒。爱喝酒也就罢了,还爱赊账,没完没了地赊。那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刘邦一辈子就只有当亭长的出息。没人能想到,这个游侠出身的家伙将来会叱咤天下。

可是不久,人们却看到了刘邦华丽的人生蜕变!

在刘邦落魄的时候,有人发现他前途不可估量。何人竟有如此不平凡的眼光?

这人正是刘邦的丈人吕公。

吕公,山东单县人。他跟当时的沛县县令是好朋友,为了避仇而躲入沛县。吕公有个女儿叫吕雉,县令曾向吕公提过亲,想娶吕雉,但是吕公却迟迟不肯答应。

吕公是个经济实力雄厚的贵宾,为了拉拢吕公,沛县县令特意为他办了一次招待宴会。其实,县令就是想讨好吕公,好让他早点把吕雉许配给自己。

沛县豪杰和官吏听说县令宴请贵客,这可是个巴结上司的好机会,纷纷带着贺礼登门拜谒。刘邦一听,没多想也去了。

当时萧何负责主持宴会,他对前来祝寿的宾客说,一千钱以下的请坐下堂,一千钱以上的请坐上堂。

轮到刘邦报贺钱,他顺手写了一张礼单:刘季,一万钱。

吕公一听有贵客出大钱,亲自跑到门口迎接来客。只见刘邦龙颜高鼻,美须飘飘,好一副吉相。吕公如获至宝,请他一起入席。

刘邦身无分文,却好侮辱别人。还是萧何厚道,他悄悄提醒吕公道:“刘季这个人爱说大话,您老人家还是小心点。”

吕公对萧何的劝言置若罔闻。

当刘邦在酒席上大耍流氓作风,胡吃海喝时,吕公在暗中仔细观察,越看越觉得他像豪杰之士。待到刘邦吃饱喝足准备溜之大吉的时候,吕公用眼色示意他留下来,并且道:“我给很多人看过相,就数你的面相最贵气。我有个女儿想嫁给你,不知可否?”

刘邦望着吕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刘氏几代农民,自己不过是个底层小吏,吕公到底瞧上他哪点了?不过话说回来,既然你敢嫁,我就敢娶。于是,刘邦果断地答应了这桩自动找上门的婚事。

但是,吕公刚向刘邦许诺完,吕媪就对他发牢骚了:“沛县县令是吕家好朋友,论地位刘邦不能和他相提并论,这么好的人家不嫁,偏要嫁一个游手好闲的流氓亭长,这不是把咱女儿往火坑里推吗?”

吕公很不屑地对她说道:“这不是你一个妇人所能懂的!”

好好一个县令不嫁,为什么要把女儿嫁给一个三四十岁的老流氓呢?

这里面大有文章。

吕公是个聪明人,他对秦朝的未来走势看得一清二楚。秦始皇暴政,怨声载道,秦朝迟早要倒台,而沛县县令不过是秦始皇的一名小卒,终究也逃不脱被诛杀的命运。这时候如果他把女儿嫁给沛县县令,才是真正地把她往火坑里推。

而这天下一乱,像刘邦这样的人就有机会迅速崛起。

刘邦具有王霸之气,天不怕地不怕,能吃能喝能吹,脸皮厚得很,天生是块造反的料。既然造反是迟早的事,那富贵也是迟早的事,为何不把女儿嫁给他呢?

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吕公眼光的正确:沛县县令果然被诛杀,沛县易主,刘邦上位。

什么叫眼光?这就是眼光。有几十年的眼光,就会有几十年的事业。有上百年的眼光,就会有上百年的基业,这根本不是吕媪能看得透的。

刘邦总算找了个女人告别单身了。不久之后,他就有了两个孩子。刘邦在外蹭吃蹭喝,却苦了在家的吕雉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农忙之时,吕雉只好带着两个孩子下田劳作。刘邦有时候也会请个农忙假,回家帮老婆处理农事。

这一天,有个老人经过吕雉的田前,问能否借口水喝,吕雉很热情地端水给他喝了。

他又问能不能给点饭吃,吕雉下田是带着便饭的,便赠给老人一顿饭。喝足吃饱,老人突然目不转睛地看着吕雉,过了一会儿感叹道:“夫人真是贵相啊。”

原来这位老人是个过路的算命先生。

吕雉一听,不禁抬头问道:“既然您老会算命,麻烦您帮我两个孩子看看?”

老人先看看蹲在地上的那个男孩,道:“夫人的贵相是因为这个男孩。”

“那么女孩呢?”吕雉问道。

“也不错。”老人又看了半天才说道。

老人前脚刚走,恰巧刘邦后脚回来。吕雉把刚才算命之事告诉了他,刘邦激动地叫了起来,问道:“人呢,我也要叫他帮我算算。”

吕雉指着前方说道:“刚走不远,你赶去问问。”

刘邦拔腿赶去,果然撵上了老人,气喘吁吁地跑到老人面前问道:“您会看相,帮我看看如何?”

老人驻足停留,仔细端详了半天,才对刘邦说了一句话:“您可是贵不可言啊。”

闻言,刘邦激动得跳了起来:“倘若真有那么一天,我不会忘记先生的大恩大德!”

这个横空冒出来的算命先生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吕雉安排的一场戏?

要知道,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呼风唤雨、号令天下的女人,她生性刚毅,行动果断。吕父敢把她许配给刘邦,而吕雉亦敢嫁,可谓虎父无犬女。所以关于刘邦的面相贵不可言之说,很有可能是吕雉联合算命先生哄骗刘邦的。原因只有一个——鼓励刘邦造反。不造反,你就只能永远待在泗水,永远靠蹭吃蹭喝度日。

刘邦啊,我们骗你是为了鼓励你,鼓励你是为了让你更有出息。你,缺的只是一个创造历史的机会。

这天,刘邦又要出差,任务是遣送本县的徒隶去骊山脚下修筑皇陵。这就意味着他又有正当理由找县吏们要差旅费。有了赞助,路上少花点,年底回来就可以把酒钱都还上。

可是刘邦这次如意算盘打错了,到年底他不但还不上酒钱,而且有家也不能归了。

当时,刘邦带了一帮徒隶准备前往咸阳修筑陵墓。这帮徒隶早受够了秦朝的苛刑重罚,谁还愿意免费给它当劳工?于是一路上不断有人逃跑,最后只剩下十来个人。刘邦估计再这样下去还未到咸阳,肯定就只剩下他这个光杆司令了。按秦朝刑律,完不成任务可是要杀头的。去也是死,不去也是死,那就逃吧!

刘邦走到丰西大泽,停下来喝酒。

酒上心头,他不由得牢骚满腹:这亭长当得也太窝囊了,欠一屁股酒债不说,辛辛苦苦在外跑差,如今还要落得个杀头的罪,老子不干了!

刘邦给剩下的十余位役卒松了绑,醉眼蒙眬地说道:“兄弟们,你们都逃命去吧。我从此也要远走高飞了。”

跑?茫茫天地,哪有藏身之处?众人纷纷表示:“亭长如不嫌弃,让我们跟着你混。”

跟我混?我也不知道要跑去哪里啊。刘邦想了想,决定带着大家上山逃命。可刘邦因为喝高了不能亲自开路,只好命令一个役卒在前面开道。不一会儿,跑在前头的役卒回来报告道:“大哥,前面有一条大蛇挡道,不如我们回去吧。”

死都不怕了,还怕区区一条蛇?

刘邦醉醺醺地抽出宝剑,叫道:“大丈夫跑路,有什么害怕的。”他提着宝剑冲到前面,愤然之间竟把拦路的大白蛇斩成两半。

斩杀大蛇后,大家跟着刘邦继续逃命,还没跑出几里地,刘邦的酒气涌上头,不禁倒地呼呼大睡起来。

落在后头的兄弟们却在半道遇见一件怪事。等到刘邦睡醒后,兄弟们把路上碰到的怪事告诉了他:“我们路过你斩蛇的地方,看到有一个老太婆在哭。我们问她为什么要哭,她说自己的儿子被人给杀了。我们又问:难道你的儿子跟我们一样,也是役卒,没替秦皇修陵被斩首了?老太婆说,她的儿子是白帝之子,变成一条蛇挡住了赤帝之子的路,被赤帝之子斩了,所以她才痛哭。大半夜的,什么白帝赤帝,我们是役卒,又不是好吓唬的。我们觉得这老太婆是在吓唬人,准备揍她一顿,没想到她变成一团青烟不见了。”

斩蛇奇遇老妪之事,让刘邦头上光环顿增,从此他的传说上又多了一个头衔——赤帝的儿子。

斩蛇流亡后,刘邦带领着十余个役卒进入芒砀山一带山泽间躲匿,可无论刘邦走到哪里,吕雉都能找到他。这就奇怪了,茫茫山林,她是怎么找到刘邦的?

吕雉解释道:“你所居住的地方,天上经常有祥云环绕,我只要跟着云气追寻就能找到你。”

祥云随龙,这摆明了就是暗示刘邦是人中之龙啊。

沛县的后生一听说这事,就更加崇拜刘邦了,争先恐后地赶过来投奔。就这样,刘邦靠着翻云覆雨的能力和吕雉出神入化的宣传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十来个役卒和上百名沛县子弟。

就差一个口号和一杆大旗了。

陈胜吴广举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天下。当时,沛县县令闻听陈胜起义,也想举事响应,于是把属下秘密召集起来开了一次会议。然而就在这次会议上,有两个人对县令的计划提出了异议。

一个是萧何,一个是曹参。

萧何,沛县人,熟知律法,任沛县主吏掾。始皇时期,他曾因政绩考核名列榜首,有幸得到御史大夫提拔,但推辞不就。其实萧何早就看透了,秦朝外表富丽堂皇,内里已经腐烂不堪,沛县才是他安全的避风港。

曹参,字敬伯,沛县人。熟知狱法,现任沛县狱掾。此人最大的性格特点是闷头干活,为人低调。

当时,萧何和曹参一致认为,如果只凭沛县一帮官员举事,造反必败。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官吏们嘴里吃着秦朝的俸禄,见老板靠不住又想另立山头,搞来搞去大赚稳赚的永远是官吏,既然如此还有百姓愿意响应吗?所以二人提议要利用沛县豪杰。刘邦不是带着几百号人流浪于芒砀的山野之间吗?只要把他们召集回来,利用豪杰驱使百姓,就没有人敢不响应起义了。

对萧何和曹参的一番话,沛县县令深以为然。可他转念一想,豪杰可不是好对付的,到底派谁去召他们回来好呢?

萧何和曹参又告诉他:“此事不必担心,人选都想好了,这事就交给樊哙去办吧。”

樊哙,沛县人,屠狗为生。吕公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刘邦,另一个嫁给了樊哙。且樊哙多年跟随刘邦,派他召唤刘邦,最是合适。

当时,樊哙带着沛县县令赦免罪犯的召令跑去芒砀山向刘邦报信,刘邦一听,高兴得都快要哭了。

外人真是不进芒砀山不知山里生活苦啊。这么长时间以来,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以野果为食,日子才这样一天一天地熬过来了。还好,这一切都将过去,今天终于要结束这种与天斗与地斗与官府斗的黑暗日子了。天下大乱,正是出头之日,此时不出山,更待何时?

然而当刘邦带着几百号盲流回到沛县时,沛县县令反悔了。

县令听闻刘邦归来,心里不喜反忧。他已经输给刘邦一次了,这个曾经的情敌带着几百个盲流回来,谁能保证他不做出流氓的行为呢?如果让刘邦进城,他也难以控制这帮人,那将来的下场是可想而知的。

沛县县令下令关闭城门拒绝刘邦进城,准备杀掉萧何和曹参。萧何和曹参听到风声,脚底一滑,溜出城外投奔刘邦去了。

刘邦带着几百人在城外徘徊不能进城,一时火大。你把我召回来,竟然关门不让我进城,这不是耍我吗?

刘邦用帛写了一封信射到城上,告诉沛县城内的父老乡亲:“天下人被秦朝霸凌太久了。你们即使替县令守城也没用,因为各地诸侯就要赶过来血洗沛县了。如果你们把县令杀掉,响应诸侯,那你们的老婆孩子还有救。不然,到时连你们全家人都要被杀掉,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刘邦一吓唬,城里的百姓就害怕了。他们决定杀掉沛县县令,迎接刘邦进城。

进城后,沛县的父老乡亲共同推举刘邦当主事人,但刘邦却一再推辞。

他装出谦卑的样子对父老们道:“现在是乱世,大家要选就选个好首领,万一选个浑蛋,大家都要跟着完蛋。我不是怕死,只是怕自己能力太低,不能保全父老乡亲,希望大家再认真考虑考虑,选一个可以胜任此职的人吧。”

当时,除了刘邦之外,萧何和曹参当然也是好人选。可这两人也打好了算盘,他们一致认为自己的身份还是秦朝官吏,如果举事失败就将全族不保,从安全角度考虑,这个头是不能乱出的,既然刘邦不怕死,那就由他来当吧。

这时,众人见刘邦还在推辞,又好言相劝道:“以前听说过关于你的很多传说,有朝一日,你必当显贵。而且占卜过了,没有比你更吉利的人选。”

刘邦微微一笑,再次摇头拒绝了。

刘邦越是推辞,众人越是坚决要他当头。刘邦看推辞已超过三次了,自己该表的诚心也表了,就装作很委屈的样子对父老乡亲说道:“恭敬不如从命,既然你们没人敢当这个头,那就我来当吧。”

就这样,刘邦被时势推上了起兵之路,统兵两三千,还有了一个响亮的称号——“沛公”。

这一年,刘邦虚岁已经四十八岁了。 7qtOUnKPmPL9xbKv+kiuEQnH3gLpBxWKwe9Mbti6P9HcTEyu6NU1gU10/QutAuM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