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邯杀掉项梁后,以为楚国不足为虑,所以才放心北上。其实,他这步棋是走错了。因为他走了这么一步,楚国元气迅速恢复,并且一夜之间就冒出了两个难对付的人——项羽和刘邦。
项梁死后,本来属于项氏家族的兵权并没有落在项羽手里,也没有落在刘邦那里,而是落在一个徒有虚名的人身上,他就是被项梁扶起来的傀儡——楚怀王。
自古以来,傀儡之所以为傀儡,是因为他身边有强势人物控制,傀儡有继承权,强势人物也有继承权,所以有些人当了一辈子的傀儡,想翻身都翻不了。然而在这些傀儡中,楚怀王却是个例外,项梁一倒台,他迅速把楚国的大权牢牢地控制在手里。
楚怀王知道,他要想飞得更高,必须做两件事:一件是打压项羽,千万别让他动弹;另外一件就是迅速培养自己的人,建立权力体系。而以上两件事,他都做到了。
首先,他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会上决定兵分两路打击秦军,章邯和王离作为秦朝的两支主力军,正在攻打赵国,张耳和赵王歇危在旦夕,所以楚国主力军必须北上;另外一支非主力军则向西攻打咸阳,抄掉秦二世老巢。
这是一个完美的军事设想!
那么谁能担任这两支抗秦军队的主帅呢?
关于人选问题,楚怀王心里早就有底了,负责北上救赵的大将军是宋义,负责攻打咸阳的是刘邦,项羽的任务就是当宋义副手,随军北上。
宋义之所以能迅速崛起,要归功于一个人,他就是宋义出使齐国时半路上遇见的那个齐国使者。
齐国使者,尊号高陵君,名显,人称高陵君显。当初章邯袭击项梁前,他在路上听了宋义那番高论后,半信半疑地晃悠到楚国,发现事情果然不出宋义所料。这个高陵君,或许因为宋义救了他一命,又或许实在佩服宋义的远谋及才干,当他听说楚怀王要选拔楚国的大将军时,立即推荐了宋义。
举荐别人当然要懂得适时出击,高陵君替宋义向楚怀王打出的说辞是:“宋义还没等到双方交战就看到失败的征兆,这才是真正掌握兵法的军事专家,大王想做大事,宋义必能为您独当一面,建功立业。”
楚怀王一听高陵君这番话,他心里就更有数了。宋义曾是他的人,项梁在时,他们都是被排挤和控制之人,可谓同病相怜,如果宋义真如前面所述那么有才,两人联手对付项羽,又能干出一番事业,岂不是一件两全其美之事?
于是,楚怀王立即把宋义招来面谈。两人交谈了一番之后,怀王心情大悦,立即任命宋义为楚国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其他军队将领也归宋义领导,号为“卿子冠军”。
卿子是公子哥的意思,是一种尊号。
宋义为上将军,全军中级别最高,所以又称冠军。可以这么说,宋义率领的这支队伍是全军最厉害的,楚军最厉害的部队都拉去救赵了,可见楚怀王是志在必得。
宋义才干如何姑且不论,楚怀王此举可谓用心良苦。在过去的岁月中,他一直活在项梁的阴影之下。如今项梁死了,他要拿出全部的资本豪赌一把,以此证明他不是无能的王,他不但有着扫遍天下的雄心壮志,还有着坚强如铁的战斗意志,更有着气吞山河的王者之气。
他,楚怀王,将是无坚不摧的王!
所以在楚怀王看来,宋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时刻站在宋义的背后。宋义的灵魂就是他的灵魂,宋义的命运代表着他的命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成败荣辱,在此一举。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十月,冬。
又是新的一年。宋义率军出发了,楚怀王站在彭城城墙上,望着宋义远去的背影久久无法平静。宋义向楚怀王拱一拱手,率军雄赳赳气昂昂地向北挺进。行至安阳,宋义命令军队就地驻扎,听候调遣。
安阳离巨鹿直线距离只有一百四十公里,全军做好准备,士兵们都相信决战的时刻就要来了。但是万万想不到,一连四十六天过去了,宋义却迟迟不发任何指令,这真是一件让人抓狂的事。
此时,张耳在城里也被逼得走投无路了,就算宋义不顾张耳,也要顾一下自己的士兵吧。正值冬天,士兵们都是野外露宿,他们的衣服不够穿,粮食不够吃,宋义,你到底想干什么?
楚军上下,除了宋义外,没人知道他到底想干什么,但是也没人敢骂宋义一句。
项羽终于忍不住愤怒了。
之前,楚怀王与诸将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项羽不愿北上,主动要求和刘邦一起西进击秦,报项家血仇。可是楚怀王与几个老臣交换意见后,一致得出结论:项羽残虐,曾坑杀襄城全城百姓,不宜西进。刘邦仁厚,咸阳城正处在胡亥二世水深火热的煎熬中,或许刘邦能给他们带来福音,还是让他去吧。
项羽心中暗想:有好处就只给刘邦,我想出头你就说要商榷,你任命宋义为上将军时跟谁商榷过,又跟谁交换过意见?现在宋义牢牢控制着大军,还美其名曰救赵。救赵就救赵,为什么一个多月过去了还一点动静都没有,这难道不是故意拖延时间,让我在刘邦之后入关中封不了王吗?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怀王该死,宋义该死,一切挡我路者统统该死!
项羽带着满腔的怒火冲进了大将军的帐篷里,对宋义说道:“将军如此消极怠战极为不妥,赵军都快被秦军逼疯了,如果我们现在引兵渡过黄河,诸侯与赵军里应外合,秦军一定顶不住攻击!”
宋义当即就被项羽的莽撞激怒了,冷笑着说道:“秦赵相争,秦胜兵则疲,我就乘其疲惫的时候打过去。秦败则国无救,我就击鼓西征一举灭了秦朝。这招就叫以逸待劳,坐收渔翁之利,懂吗?冲锋斩敌,我不如你;运筹帷幄,你不如我。你还是回去吧。”
把项羽打发走后,宋义立即在军中颁布了一条铁令:“凡是贪婪凶狠、桀骜不驯、不服从命令者,杀无赦。”
很显然,这条律令就是冲着项羽来的。
在宋义看来,只有铁律才能让项羽驯服,项梁就是狂傲自大不听劝才送命的,楚国不能因为项羽再次断送了未来。项羽也终于看清楚了宋义的嘴脸,只要楚军中有宋义一天,他就别想有出头之日。
在这个黑暗的时代,不在反抗中奋起,就在沉默中灭亡。
天气越来越冷,宋义还在做莫名的空想和等待。这等待就像北来的寒风,吹得露野的战士们心里一阵阵寒冷。他一点也感觉不到人世的苍凉,正准备送儿子宋襄去齐国当丞相,临行之前,还大摆宴席饯行。
与此同时,宴席帐外,冷冷的天正下着寒彻入骨的大雨。项羽和战士们一起忍受着冰雨的折磨,苍茫的旷野中仿佛响着凄凉的交响曲。这真是一个无情的打击,将军帐内暖如春,美酒佳人相伴,我等挨冻受饥为了谁,难道就是为了宋义头上那顶不知天高地厚的冠军之帽吗?
雨,不听使唤地拍打着地面;心,却是那般莫名地绞痛。
项羽站在风雨中,昂起高贵的头颅,指着宋义那暖融融的军帐对将士们说道:“我们出来本是联合赵国打秦国,但宋义却久留不前,还说什么以逸待劳,坐收渔翁之利。现在秦军这么强大,赵国肯定顶不住他们的进攻。秦军打败了赵国会更加强大,又何来疲惫一说?我叔父项梁刚刚打了败仗,楚怀王把楚国全部军队交给宋义,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他却没有半分危机感。如今天寒地冻,军队缺食短衣,他不去救赵取粮,却还有心思为儿子大摆宴席,这样的人不该死吗?!”
是啊,宋义就像一条毒蛇,不拔掉他的毒牙,他们就只有继续被北风吹。宋义多留一天,将士就多受一天苦。项羽的一席话说到了全军将士的心坎上。刀已磨亮,剑亦拔出,由不得楚怀王了。
杀!
杀将夺权,项羽不是第一次干了,这次杀宋义比上次杀殷通显得更加从容和老练。
十一月的一天早上,宋义召集诸将开会,正准备发话,项羽像只凶猛的老虎扑到他的面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剑光一闪,宋义的头颅就被项羽砍下了。
空气都仿佛要窒息了,诸将个个呆若木鸡,仿若做梦一般。项羽提着宋义的头颅对诸将说道:“大家不必惊慌,宋义与齐国密谋反楚,楚怀王秘密派我来除掉他!”
这是个好借口。
无论是谁只要被扣上谋反的罪名,必死无疑。而项羽给宋义安的这罪名并非胡编乱造,当初项梁费多少力气向齐国请兵攻打章邯,田荣都不答应,如今宋义才做上将军没几天,儿子就能去齐国当丞相,那肯定是宋义与田荣达成了什么密不告人的协议,这不是谋反罪是什么?
诸将全被项羽威服,没有一个人说话。
这时,当初吴中豪杰拥戴项梁为会稽郡守的一幕又重现了,只见诸将站起来拥护项羽道:“当初扶持楚怀王是您项将军一家人做的,如今诛杀乱臣贼子也是应该的。宋义已死,请项将军统领全军。”
项羽露出了胜利者的笑,他要的正是这句动听的话。
但是,不是说只要别人拥护你,你就能当上将军,要想合法坐上这个位置,还必须另外一个人点头同意才行,这个人自然就是楚国国君。在没有得到楚怀王的正式答复之前,项羽只能暂时自称假将军。
但项羽现在顾不上那么多了,杀掉宋义后,下一个目标是宋义的儿子宋襄。于是他立即派兵追杀宋襄,一直追到齐国境内才把宋襄追上,可怜的宋襄连齐国相印还没碰着,就被人家一刀送上了天。
除掉后患,项羽终于放心了。
楚国兵权又落回项氏手里,不管楚怀王同不同意,项羽是一定要名正言顺坐上大将军宝座的,如果不依,那国君只有换人。再说,楚国贵族后裔不只是芈心一个。于是,项羽准备派人去叫楚怀王下诏书。
很快传回消息,楚怀王同意封项羽为上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