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置县尉诏:宋代镇将、县尉与弓手的三角关系

中国历史上最早具有民政意义的基层武力“弓手”,见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十二月的《置县尉诏》中。这份诏令分别收录在《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卷三、《宋会要辑稿·职官》(以下简称《宋会要》)48之60,及《宋大诏令集》卷160《政事·官制》 ;《长编》所录较为简略,《宋会要》与《宋大诏令集》则较完整,且互有增补。此诏是关乎宋代基层武力建置的重要文献,谨录《宋会要》所收全文,并以《宋大诏令集》相校(括号内为《宋大诏令集》文字):

贼盗斗讼,其狱实狱(《诏令集》少“狱”字)繁,逮捕多在乡闾,听决合行于令佐。顷因兵革,遂委镇员。渐属理平,宜(合)还旧制,其(宜)令诸道州府,今后应乡村(闾)贼盗(盗贼)斗讼公事,仍旧却属县司,委令、尉勾当。其万户以上县(其一万户已上县),差弓手五十人,七千户以上四十人,五千户以上三十人,三千户以上二十五人,二千户以上二十人,千户以上十五人(一千户以上一十五人),不满千户十人(一十人)。合要节级,即以旧镇司节级充,余并停归色役(其余人并仰停废,归县司免役);其弓手亦以旧弓手充,如有贼盗(盗贼),县尉躬亲部领,收捉送本州(仰县尉躬亲部领,收捉送本县),若有群贼(若是群贼),画时申州及报捉贼使臣(仰尽时申本属州府及捉贼使臣),委节度、防御、团练使、刺史,画(尽)时选差清干人员,将领厅头小底兵士管押及使臣根寻捕逐,务要断除(务要断除贼寇,肃静乡川,不得接便搅扰),其镇将、都虞候只许依旧勾当镇郭(郭下)。烟火、贼盗(盗贼)、争竞公事,仍委中书门下;每县置尉一员,在主簿之下(《宋大诏令集》少“之”字),俸禄与主簿同。(《宋会要·职官》48之60)

检视《置县尉诏》可知,弓手非始置于宋,五代时已然存在,宋初弓手即是以五代镇将统领的“旧弓手”充任。宋廷一方面复置县尉,由朝廷直接任命,以之领导原由镇将统领的弓手,维护地方治安;另一方面限缩镇将在五代时期原有权责与辖区,镇将只能管理镇郭事务,县内消防、捕盗、提捉等公事则改由中央指派的县尉执行。更重要的是,原由镇将统辖的武装弓手改由县尉接管,纳入基层行政体制中,既使地方军政与民政分离,又同时将地方管辖权重置于皇权掌控之中。

种种措置显示,宋太祖赵匡胤建国后,为了强化中央集权,致力结束五代时期藩镇拥兵割据的局面,继“杯酒释兵权”等一连串收兵权后 ,大幅调整唐和五代以来基层武力。县尉复置和弓手改隶,正是宋廷强化中央权威的重要手段之一,与“杯酒释兵权”等军政措施相互呼应环扣,对帝国统治力深入地方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然而,欲理解宋代弓手的历史发展,不能不先梳理弓手与其先后隶属的镇将、县尉之间的关系。 WGB3lZf9qSdWrI5r3YVZ0mAFadbr8ClmaWYFcYCTvbYwQ15i0+W19pfzZ/PYyMW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