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之前,弓手多指职业军人的一个军种类别,所谓“控弦之士”,即执弓箭作战的军人
,隶属正规军员编制,中国历代王朝有之。然而,最迟自五代起,地方开始出现名为“弓手”的基层武力。“弓手”征集自当地乡户,负责维系在地治安,具有民防意义;必要时,也负担部分防边或抵御外敌的任务。此类弓手在唐末五代出现时,多属镇将统领的私人武力;迨赵宋建国后,由中央指派的县尉管辖,并首次成为基层治安武力的专称。这一转变使基层弓手与国家权力和地方社会的联系更为紧密,对王朝统治力深入民间的程度具有指标性意义。更重要的是,基层弓手的出现显示唐宋之间政治社会形态与运作机制的一大转变。
弓手反映的基层社会演变沿革,以及其与政治社会的互动关系,以往较少受到学界讨论。此或与朝代交替之际文献资料散佚严重有关,以致部分隐性的历史现象难以追溯渊源。学界习于将唐宋历史区隔讨论,也造成历史现象孤立化,缺乏联系。以唐宋基层武力研究而言,唐代基层机构、组织及运作重要论著为数不少
,以弓手为主的宋代基层武力研究也相当丰硕,惟两者之间尚欠缺长时段的观察与联系,以致学界仍无法对基层武力前后相继的历史延续性有更完整的掌握。本章希望能结合前辈与个人的研究成果,以弓手为主,将唐宋基层武力与社会的关系加以联结,并观察其变化,作为了解唐宋社会变革研究基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