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中国留学生人群洞察

一、当下时代的中国留学生人群

1.近八成留学生是主动留学,被动留学人群占比不到四分之一

不同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以及教育目标造就了不同的人群类型。在当下的留学市场中,中国留学生人群主要可以分为六种类型,分别为“父母推动型”“自我提升型”“长期国际发展型”“压力过渡型”“名校情怀型”以及“文化追寻型”。其中,只有24%的人群在留学这件事上是主要由家长推动的,大部分意向留学人群都是依据自己的理想或目标主动选择留学这条路径。

意向留学人群细分概览

“父母推动型”人群多听从长辈的意见和安排,在留学决策上偏被动。“自我提升型”人群家境较为普通,留学主要为了丰富自身经历、开阔视野、提高外语能力和就业优势,更希望未来的收入回报会大于留学花费。“长期国际发展型”人群平均年龄最小,家庭也具备一定经济实力,希望未来能长期在国外发展。“名校情怀型”人群更偏精英群体,家境殷实,名校情结浓厚,未来更期望进入金融、计算机行业,获得高薪工作。“压力过渡型”人群主要是通过留学来暂时规避当下的升学及求职压力,在观望大环境的同时提升自身竞争力。“文化追寻型”人群则是体验派,希望通过留学来深入体验当地文化,丰富自己的人生经历。

2.女生对职业发展及自我提升方面存在更高需求,男生更渴望读名校

从性别来看,“自我提升型”和“压力过渡型”人群中女生占比较高,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当下时代的女性具有更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她们倾向于通过留学来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语言技能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素质,也更愿意对自己的教育和技能提升进行投资,以实现事业和生活上的成功。

而男生在学术追求和名校情结方面相对更加执着,他们也很期待通过留学来实现个人长期国际发展目标,在职业规划和个人发展方面可能更加注重国际视野的拓展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

不同类型人群性别细分 (单位:%)

3.小留学生名校情结更强,对未来实现国际化发展也更憧憬

整体来看,国内的意向留学生人群大多集中在18~21岁。其中,有长期国际发展规划的人群年龄相对更小,他们普遍希望通过留学来积累国际经验、建立国际人脉,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这类人群通常小小年纪就赴海外读书。与此同时,他们对名校的向往和追求也更加明显。

相较而言,其他人群大多是在本科阶段才有了赴海外留学的意向,听从父母安排或建议的人群留学的年龄显著高于其他人群。这类人群在面临升学和就业压力时,可能更加依赖长辈给出的建议,行动受外部影响和推动的因素较大。

不同类型人群年龄细分 (单位:%)

4.“名校情怀型”家庭对留学支持度更高,“自我提升型”相对谨慎

不同人群类型的家庭对留学的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名校情怀型”家庭对头部的教育资源有强烈的向往,愿意为了让孩子进入世界知名院校而投入更高的费用,他们普遍认为名校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术氛围和职业发展机会。从经济情况来看,这类家庭的收入也是六类人群中相对最高的,家长们也普遍高知高智,对孩子未来的期待也相对更高。

对留学投入相对比较谨慎的当属“自我提升型”人群。这类人群更多是希望通过留学来开阔自身视野,突破现阶段的个人瓶颈。由于他们的家庭能提供的支持普遍不多,因此更倾向于将留学预算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也更愿意选择性价比较高的留学项目和学校。

此外,“压力过渡型”人群对留学也寄予较大的期待,他们将留学视为实现自我跃升的好方法,期待通过留学来提升就业竞争力,因此更愿意投入较高的成本。

不同类型人群家庭的留学预算

不同类型人群父母的最高学历 (单位:%)

5.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及中国香港最受关注,亚洲地区强势霸榜

总体来看,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因其优质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生活环境而备受中国留学人群青睐。其中,澳大利亚因其相对灵活简单的申请流程,以及相对亲民的学费和生活费,使多个人群类型表现出较高的意向率,如“父母推动型”和“长期国际发展型”等。

与此同时,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而成为热门留学目的地。这些地区的高校不仅在教育质量上有着较高的声誉,而且在就业政策和国际化程度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

不同类型人群意向留学目的地排名TOP5

6. 五成左右留学人群目标为世界TOP100院校,“名校情怀型”和“压力过渡型”目标更高

整体来说,八成左右的留学人群对院校排名都是十分重视的,五成左右人群留学目标为世界TOP100院校,只有少部分群体表示不在意排名,而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以及职业规划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校。

其中,“名校情怀型”和“压力过渡型”这两类人群中,近八成都选择了将世界TOP100院校作为他们的留学目标,这与他们的留学目的密不可分。名校通常意味着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的学术氛围以及广泛的国际认可度,这些因素对于想要提升自我、拓宽视野的留学生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不同类型人群对留学院校排名的倾向 (单位:%)

二、意向留学人群整体情况

1.本科学生申请人占比大幅回升,学历提升需求明显

在2015年起,国内意向留学人群一直以本科阶段学生为主。虽然在2024年之前有向低龄发展的趋势出现,但在2025年,本科学生的留学意愿较往年有大幅度回升。这也一定程度反映出不论是在升学还是就业方面,当下国内环境都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使不少本科学生为了能进一步提升自身实力而选择留学。

意向留学人群在读阶段 (单位:%)

2.公立学校学生仍为主流,“双一流”高校学生留学意向明显回升

在中小学意向留学人群中,公立学校学生依然是低龄留学人群的主体,占比始终超过60%。尤其是公立学校普通班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表现出强烈的留学意向。这可能与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国际教育的重视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的考虑有关。

与此同时,来自公立学校国际班的学生自2021年起连续五年下降,这可能是受到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以及国内经济下行的压力影响,导致许多家庭对留学投资持相对保守的态度。伴随着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蓬勃发展,不少家庭也把目光投向相对更具性价比的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类型上。

中小学意向留学人群就读学校类型 (单位:%)

在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意向留学人群中,来自国内普高的学生占比一直在半数左右,趋于稳定。但在2025年,来自“双一流”高校的学生表现出强烈的留学意向,这可能与全球公共卫生环境的全面恢复、海外高校留学政策的调整以及国际学术交流的恢复有关。“双一流”高校的学生通常具有更高的学术素养和更强的科研能力,留学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留学意向的回升也反映出这类学生及其家长对国际教育的认可和期待。

本科及以上意向留学人群就读院校类型 (单位:%)

3.工学专业学生始终是留学主力,交叉学科兴起

十一年来,意向留学生就读专业仍然集中在工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传统热门领域。这些领域通常能提供较好的就业前景和较高的薪资待遇,因此吸引了大量学生关注。但从2020年开始,可能由于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影响,经济学专业占比呈小幅下滑,但在2025年又有了回暖,这也预示了未来经济形势有向好趋势。与此同时,管理学、理学、教育学专业学生的留学趋势也在近几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国内教育体系的微小调整以及学生兴趣和职业规划的变化。

本科及以上意向留学人群当前就读专业TOP10 (单位:%)

从具体的专业性质上来看,有25%的学生目前就读的专业属于交叉学科。这一比例显示了交叉学科在国内教育中的兴起和发展趋势。交叉学科通常能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背景和更深入的学术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科及以上意向留学人群交叉学科专业就读情况

4.七成人群GPA在3.0及以上,高分段人数更多

通过对不同年份、不同年级留学意向人群的学习成绩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学生在学术上普遍表现出色,特别是GPA 3.0及以上的比例较高。在2025年,GPA成绩在3.0和4.0的人群占比均上升2%。且随着年级的不断升高,意向留学人群在学习成绩上的优势也更加明显。

意向留学人群平均成绩 (单位:%)

不同阶段意向留学人群平均成绩 (单位:%)

5.留学生科学竞赛参与率显著上升,高中生更热衷体育活动

从校园活动来看,意向留学人群参与的校园活动类别多样,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也为他们提供了锻炼能力、拓宽视野的宝贵机会。其中,各类兴趣社团及志愿类活动的参与比例稳定在较高水平。这可能与近年来留学申请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经历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有关。越来越多的学生意识到仅仅依靠优异的学术成绩已经不足以在激烈的留学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他们开始积极参与校园活动,以丰富自己的经历,提升竞争力。

与此同时,参与科学竞赛的人数占比增长明显。这类活动虽然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较高,但同样也是学生学术水平的有力证明,对未来申请海外优质院校有较大助力。

意向留学人群参与的校园活动 (单位:%)

细分到不同阶段,可以看到不同年级的意向留学人群对活动类型的倾向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高中生对参与体育活动充满热情,这是由于海外高校,尤其是知名院校,对体育运动的重视由来已久。拥有丰富的体育活动经历可以体现出学生具备健康的体魄、强大的意志力和坚韧不拔的个性,这对未来留学申请有一定帮助。

此外,本科生和硕博生对校园活动也比较热衷。本科生更倾向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团和学生会,这有助于体现他们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并提升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领导力。志愿者活动同样也是硕博生的主要选择,这可能与他们的学术压力较大有关,志愿者活动既能为社会做贡献,丰富个人经历,又不会过多占用他们的研究时间。这些活动经历都会对他们未来的求职深造提供一定助力。

不同阶段意向留学人群参与的校园活动 (单位:%)

6.有海外学习经历的人群占比连续11年上涨,短期交换项目热度高涨

自2015年以来,有过国外学习经历的意向留学人群占比从27%逐渐增长至43%,呈现出稳步递增的态势。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出国留学前,已经通过各种海外学习项目体验国外的教育环境和文化氛围,并且十分认可。

在这些海外学习项目中,夏/冬令营和国际游学营是学生参与较多的国外学习项目。这些项目通常时间较短,但能够让学生快速了解国外的教育体系、文化和生活方式,为他们未来的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外,短期交换项目也受到了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参与人数占比连续四年增长明显,这也反映出学生们对国外教育的兴趣和需求在不断增加。

已有海外学习经历的意向留学人群 (单位:%)

意向留学人群海外学习经历类型 (单位:%)

7. 25%的家长拥有“海归”背景,高知家长占比超半数

从整体调研数据来看,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知家长占比超过半数,由此可见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人群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有着更为开放和前瞻性的视野。

更引人注目的是,拥有“海归”学历背景的家长比例连续11年逐年增加,且当前占比已达到25%的历史新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年来中国海外留学人数的不断增长,“海归”人群在国内的影响也在不断扩大。这些家长基于自身的海外留学经历,对国外教育体系更加熟悉和认可,因此更倾向于让子女也走出国门,接受国际化教育。

意向留学生家长最高学历 (单位:%)

“海归”学历背景的意向留学生家长占比 (单位:%)

8.精英家庭留学意向达历史峰值,普通家庭意愿放缓

从家长的具体的职务来看,普通家庭的留学意向在过去几年中有所放缓。这可能与国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有关。父母为一般职员或中层领导的家庭,在面对经济压力时,会更加审慎地考虑子女的留学问题。

与此同时,精英家庭的留学意向却在逐年上升。目前,精英家庭在留学意向人群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历史峰值,在三成左右。这可能与这些家庭的经济实力、对国际教育的认可度以及子女未来职业规划的考虑有关。精英家庭通常拥有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更广阔的国际视野,他们更倾向于让子女接受国际化的教育,以提升子女的全球竞争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意向留学生家长职务 (单位:%)

9.家庭平均年收入和留学预算均上涨,对留学支持力度加大

近三年来,年收入在30万元及以下的家庭仍然是留学人群的主体。不过,年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家庭占比有所增加,这反映了大部分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他们对国际化教育的追求,只要经济条件允许,中国家庭通常会更倾向于选择让孩子留学,拓宽国际视野,增长见识。

与此同时,留学预算也随之增长。2025年,意向留学家庭的平均年收入为48.3万元,而他们的留学预算则高达54.4万元。这意味着许多家庭在规划子女留学时,都会预留出一定的经济空间。这种对教育的投资意识体现了家长对子女未来的期望和信心。

意向留学家庭年收入水平 (单位:%)

意向留学家庭留学花费预算 (单位:%)

10.工薪家庭为留学主力,欧亚地区更受欢迎

从2025年调研数据来看,当前意向留学家庭的收入分布多样化。年收入在60万元及以下区间的工薪家庭为留学主力。

与此同时,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留学生在留学费用预算上存在较大差异。对留学美国和英国的人群来说,他们的预算普遍较高。

相比之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的预算则相对较低。这与这些国家的留学费用、生活成本较为亲民以及教育资源相对均衡等因素有关。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的留学质量不高。相反,它们也拥有许多世界知名的高校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欧亚地区院校一直以来就以高性价比为优势吸引了不少留学家庭的注意。2025年,欧亚地区留学花费预算低于30万元的家庭大概占所有留学家庭的三分之一,这些地区同样拥有教育质量优且世界排名靠前的院校,非常适合工薪家庭的学生前往就读。

2025年意向留学家庭主要财富来源 (单位:%)

2025年不同留学目的地意向留学家庭花费预算 (单位:%) WFSeojrpfYu/EsTd9WAfWB9hlCe+E6+sBRoaQeGTVp51HzsSg/89zEMBNdcEBkq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