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多数美国初中教育为两年制,而高中教育则是四年制。中国的初三通常对应美国的高一(9年级),他们的入学年龄大多在14岁至15岁。根据前途出国申请数据,2024年赴美就读中学的学生群体中,9年级的申请者仍然占据主导地位,10年级的申请者紧随其后,两者合计占比高达约78%。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中学整体低龄化趋势较2023年有所提升,虽然申请6年级和7年级的人数与2023年基本持平,但申请8年级的人数较2023年同比提升4%。这一现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开始意识到,越早让孩子接触美式教育理念,就越有利于他们融入美国的教育体系,为未来的升学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8年~2024年美国中学申请——申请人年级占比
2024年申请美国中学的学生大多来自北京、江浙沪地区和大湾区等教育资源丰富的地区,尤其是北京的学生占比最高。这些地区普遍建有教学质量高的省、市重点公立学校,也开设高水平的国际学校、私立中学。这些地区家长对国际教育路线有一定认知,同时美国中学的本科升学优势也是家长考虑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了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新一线城市展现出了强劲的申请增长势头。这些城市在教育国际化方面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学生申请数量的增加上,更体现在教育质量的提升、国际交流活动的增多以及家长和学生对国际教育的认知的深化上。
2024年美国中学申请——生源地占比
近七年来,美国寄宿中学的热度大幅上升,在2022年达到了近几年峰值。那时,很多中国家庭认为寄宿中学封闭管理的特点更有利于健康管理和防控,因此寄宿中学成了低龄留学首选。然而,由于招收国际生的寄宿中学数量较少,日渐增多的申请人数导致寄宿中学的申请竞争压力激增。
随着外部环境的日益平稳,走读中学招生院校凭借数量多、分布广的特点重新进入中国家庭的视线。很多家庭为了避免寄宿中学的激烈竞争,在进行院校申请时选择同时申请寄宿与走读学校,这也让走读中学的热度在2023年至2024年有所回升。
2018年~2024年美国中学申请——学校类型占比
2024年,公立中学与国际学校的学生依然为美国中学主要申请群体。其中,来自公立中学学生的申请占比连续三年下降,但仍占据主导位置。超三成公立中学的学生选择申请入读10年级、11年级,这类学生通常为受国内学籍、户籍等因素限制,无法升读优质高中的群体;或中考失利、对现就读高中不满意、想更换赛道的学生;或偏科严重、无缘国内优质本科、将美国中学作为升学跳板的学生。国际学校在近几年来呈现出增长趋势,2024年达到了近年最高值38%,已接近公立中学生源。
值得注意的是,来自美国中学的学生申请占比在2024年有明显上升。这是由于已经在初中阶段就有在美求学经历的学生早已建立了自己的社交圈和资源网络。他们可以通过同学、老师和校友等渠道获取更多关于申请美国知名高中的信息和建议,从而更好地为未来大学申请时冲刺名校奠定基础。
2021年~2024年美国中学申请——学校背景占比
在2024年选择递交TOEFL成绩的申请者中,TOEFL成绩在90分以上占比相较2023年略有上升,达到59%。这表明本申请季更多中国学生在TOEFL考试中整体表现出色,能够取得较高的分数。同时,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知名中学的语言门槛较高,结合近年来申请寄宿高中的高占比,可以说明当下学生依然会把优质寄宿学校作为首选,并且将语言标准化成绩作为自身硬实力的重要维度。
TOEFL成绩在90分及以下这一分数段的考生比例在不同年级学生群体间波动较大,但整体较2023年基本略有下降。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很多学生在意识到考不出理想TOEFL成绩的前提下转到DET的学习与考试,放弃冲刺TOEFL分数;另一方面,走读学校数量多、申请要求相对较低,是很多家庭的选择。
2018年~2024年美国中学申请——TOEFL考试成绩占比
在美国高中就读的中国学生是国际生中一个独特的存在。部分知名高校如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在其官网上明确声明,会根据高中所在地判断学生是否为国际生。也就是说,在美高就读的中国学生会与美国本土学生一样,享受本地学生的申请福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家庭,尤其是“爬藤”家庭,早早就规划让孩子进入美国高中进行学习的主要原因。
美国本科录取注重学生的多元化特点,而美国中学恰好是学生孵化、培养、发展不同兴趣爱好的温床,注重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选择空间,引导学生打造自己的“个性化名片”。美国中学普遍开设超过100门课程供学生选择;更有部分规模较大的中学开设更多的课程。例如,菲利普斯埃克塞特中学开设超过400门课程,涉及19个学科领域,60%的课程达到大学课程的难度和级别。
学生不仅在学术方面可以选择不同的领域发挥自己优势,也可以在艺术体育方面进行兴趣的开拓与特长的发展。体育场馆和艺术中心可以看作是美国中学的“标配”,绝大多数美国中学都开设篮球、游泳这些基础项目。值得一提的是,马术、冰球、击剑、壁球这类需要专业场地的项目在美国中学里也是常见的。在艺术方面,表演类艺术与视觉类艺术是选择比较多的两大类,很多学校会组织全校规模的文化节、艺术节,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丰富学生的在校生活。
美国中学和本科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关注学生的学术能力、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贡献等。与此同时,美国高校对来自本土中学提供的成绩单与推荐信信任度更高。
有些学校因地理位置原因,还会有一个特殊的称呼——“藤校附中”。这些学校往往距离“藤校”很近、升入“藤校”的人数较多。因此,家长们便赋予了这些学校具有中国特色的名字。这类中学与附近大学建立了关系密切,开设学术或者实验项目,中学生可以提前进入大学学习、修大学学分。在大学招生季,周围高校也会进入“藤校附中”开展招生见面会,学生可以与大学招生官直接交流,提前留下良好的印象。
总的来说,美国中学是美国大学的缩影,拥有美国中学的就读经历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的学习与生活。这些学生已经深谙选课制、学分制、走班制的特点,对比此前没有接触过这类教育体制的大学新生,可以更加从容地开启新的留学生活。
在美国的教育体系中,中学承担了更多塑造学生性格和价值观的责任,使学生快速融入美国社会。因此,很多美国中学毕业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更美式、更本土化,也可以更好地适应美国大学生活。
私立寄宿、走读中学申请是国内较多家庭选择的路径,私立中学的申请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学生提前规划、充分准备。
1)提前规划,明确目标
美国中学教育体制与中国有所不同。建议家长提前两年开始规划,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标准化考试、提升语言能力,并研究目标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录取标准。
标准化考试是美国私立中学申请的敲门砖,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意向申请美国TOP30知名私立中学的学生,TOEFL成绩建议不低于105分,SSAT不低于2250+,排名85%+。只有达到目标院校的语言预期目标,招生官才会进行对申请者软实力的审核。
与此同时,保持优秀的在校成绩同样重要,这是考量申请者学习能力与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2)了解学校特点,合理选择
美国私立中学种类繁多,包括寄宿、走读、单性别学校、军校等。家长应综合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学费、学术水平、师资力量、课外活动等因素,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
同时,建议申请者尽量避免因盲目追求排名而忽略整体匹配度。美国中学的择校更像是一场“双向奔赴”,申请者希望在学校获得更好的资源和人格塑造,提升社交技能等;学校也希望申请者的特长可以给校园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申请者和学校双方互相欣赏不仅能助力申请者顺利拿到录取,更能保证入读后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3)注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美国教育提倡“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美国中学不仅关注申请者的学术成绩,还把申请者爱好特长纳入重要考量,包括学术天赋,体育活动,艺术爱好,社区服务以及俱乐部组织等。因此,在准备申请时,申请者应积极参与各类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等,以此展现自己的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如果申请者在爱好特长方面取得过荣誉,这对于申请非常有助益。
4)搜集材料,准备申请
11月至次年1月是准备申请材料的关键时期。申请者需要整理成绩单、推荐信、个人陈述等。
成绩单作为衡量申请者学术表现的基础,一份优秀的成绩单能够直观展示申请者的学习能力和学术潜力,是申请成功的关键要素之一。
推荐信则是从第三方视角对申请者进行全面评价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学校会要求提供班主任、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的推荐信,分别从申请者的日常行为表现、领导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重点学术科目等方面提供直接的评价。
个人陈述一般是要求申请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真诚而生动地叙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学习经历、个人特质、兴趣爱好,以及对该校情有独钟的理由。在撰写时,申请者可以多挖掘自己的独特之处,如克服挑战的经历、参与社会实践或志愿服务的心得、对特定领域或学科的热情等,同时结合目标院校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校园文化等因素,阐述该校作为实现自己学术目标和职业理想的理由,避免泛泛而谈。
5)提交申请,跟进进度
建议申请者要严格遵守各校的时间节点,在申请截止前及时提交申请材料,并准备可能的面试。寄宿美国中学的申请截止日通常是每年的1月15日,大部分走读中学采取滚动招生政策。
面试是展现申请者综合素质和个性魅力的重要环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面试表现的好坏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录取结果。因此,申请者需要提前对可能的面试问题进行充分准备,包括但不限于个人经历、学术兴趣、职业规划、对申请专业的理解及未来贡献等方面。准备过程中,申请者可以模拟面试场景,练习表达技巧,确保在真实面试中能够展现出自信面貌,表达流利且有条理。
此外,提交申请后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申请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申请状态,一旦发现有任何需要补充或更新的材料提示,应立即响应,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时效性;包括但不限于成绩单的更新(如期末考试后获得的新成绩)、推荐信的追加(若学校要求额外推荐)等。
区别于常规申请学生赴美读中学,国内就读美国中学项目既性价比高,又无缝衔接美国教育体系,为广大有意向转轨国际教育体系但未明确出国阶段的家庭提供更多选择。
国内转轨美高课程更多是家长们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长远规划,提前适应海外学习环境,为未来的留学打下坚实基础。与此同时,随着国际留学的飞速发展,中考后的“转轨”不再仅仅是备选方案,而是越来越多家长在深思熟虑后对国际教育的主动选择。
国内就读美国中学课程项目采取6到10人精英小班模式,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还原美高小班线下沉浸式学术环境。结课后,学生可以收获高含金量的美高认证的成绩单为大学申请做好准备。
插班与夏校的申请门槛相对较低,不需要通过繁杂的常规留学申请流程就能使学生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体验美国中学的学习生活,对于学术成绩、语言能力等要求相对灵活。因此,它们特别适合那些还在探索是否适合国际教育体系的学生;学生不仅能提前感受美式课堂的开放性和互动性,还能逐步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习氛围和社交方式。
此外,插班和夏校项目通常提供丰富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全面发展个人兴趣与特长,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这些活动包括体育、艺术、科学实验以及社交活动等,既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结识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也能在参与实践中提高自身的软实力。
美国公立中学和私立中学在学制、招生政策、教学资源和费用等方面有显著区别。公立中学由政府资助,主要接收本地学生(公民或绿卡),国际学生只能以短期交换生的身份申请(J1签证,通常不超过一年)。私立中学则独立运作,学费较高,通常有更严格的入学筛选标准,对学生的学术成绩、语言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学生以国际生身份入读私立中学,持F1签证(一般为五年)。
如果父母有赴美深造或工作的计划,可以在办理好自身签证后,使用家属签证帮助子女赴美,并使其免费入读公立院校。
以当季申请次年秋季入学的学生为例:
(此时间轴仅为参考,一切以实际申请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