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党的十八大后,中国在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

在万众瞩目中,2013年11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这次全会延续过去几十年三中全会都讲改革的传统,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要议题,再次高高举起改革开放的大旗。这次全会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把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随着我们对政府和市场之间关系认识的深化,这次全会首次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重大理论观点。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定位,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这一观点突破了过去长期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环节基础性作用的判断,对推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迈出新步伐具有重大牵引作用。当然,我们也认识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强调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这次全会通过的有关决定明确,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接续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时代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这些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市场激励不足、要素流动不畅、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微观经济活力不强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

2018年4月8日,新组建的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运行

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专门部署“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会后,我们按照大会精神,采取切实举措推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实施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我们强化了经济部门的优化设置。在2019年举行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我们不仅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部署,还专门就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等作出部署,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纳入基本经济制度范畴,凸显了这一制度的极端重要性。2020年5月11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力求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2022年4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实施,就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等作出部署,必定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

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召开。这次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之后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十分重要。大会报告经济建设部分的第一条就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

这一段话虽然不长,但确实对如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予全面系统的部署安排,是未来一段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路线图。 ACiPEUTe6e6+XpI2BkpQkszoSKGNh4bfc/39KX7dPQ0gjF0vsp8BXC0duxUxJYq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