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米制公约出现之前,长度单位的不统一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困扰比比皆是,因此在米制公约建立之后,很多国家依靠行政命令,实现了由本土单位制向国际公制单位的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全面接轨了国际标准计量制度,英国于1995年完成了由英制单位到国际单位制的转换。然而由于一些历史原因,仍然有很多国家至今沿用本土单位制。例如美国目前流行的还是英制单位,英里、码、英尺、英寸,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历史的惯性造成的,人们已经熟悉了一套单位制度之后,再想改旗易帜,不仅需要社会的方方面面做出改变,人们的思想、认识也要发生改变,这是相当困难的。但是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特立独行地用一套与世界没有接轨的单位制显然也会降低与世界其他国家交流合作的效率。这种纠结的心态在美国商品包装袋上可以一窥端倪,包装上面的标志往往是用公制和英制两种单位分别标注的,这是一种不得不采取的折中做法。
1999年4月15日,一架大韩航空的货机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目的地是韩国首都首尔,飞机起飞3分钟后,突然在上海莘庄坠毁,机组人员3人全部遇难,造成地面5人死亡,40人受伤。在调查事故原因的过程中,调查人员发现,罪魁祸首就是单位的混乱。在航空界,米制单位和英制单位是共存的,不同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大韩航空主要以英尺为单位,只有首尔到上海的这条航线选择了以米为单位,因此,只要是飞这条航线的飞行员都要经过特别培训。然而调查显示,涉事的两名飞行员显然没有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飞机起飞之后,按照塔台要求,飞机要爬升至1 500 m的高度,副机长看到飞机高度表上显示的是4 500,大吃一惊,立刻提醒机长,机长毫不犹豫地推动操作杆降低了飞行高度,从而导致了飞机的坠毁。而当时飞机高度表上的单位是英尺,4 500英尺也就是1 370 m,还没有达到要求爬升的高度。这样的事故也在向世人昭示,实现本土单位制向国际单位制的转变将是历史的必然,哪怕现实中要面对再多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