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长度自然标准的探索仍未结束,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学家可以测量在原子转变和分子转变时稳定的激光辐射的频率,通过测量这些辐射的波长,进而可以根据当时最新的米和秒的定义推导出光速的值,大约为299 792 458 m/s,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告诉我们,光速在真空中是恒定不变的,真空中的光速应该是一个完全精确的固定值。然而,实验室中测量到的光速是一个近似值,这个近似正是由于米的定义不够精准而导致的,换句话说,用不够精确的米来表达光速,测得的结果也必然是不够精确的,因此完全可以对米做出新的更加精确的定义。
1975年,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做出决议,真空中的光速为299 792 458 m/s。在此之前,物理学家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而且在真空中光速是不变的,光速的大小成为自然界永恒不变的常数。
1983年,第17届国际计量大会给出了米的新定义:“光在真空中行进1/299 792 458秒的距离”为一标准米。这是第一次直接参考到基本物理常数的定义方式,我们终于实现了麦克斯韦关于测量标准的想法,这也为其他物理量测量基准的定义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