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3 芝诺悖论的内容

传说芝诺著有一本关于悖论的著作,以芝诺悖论著称。芝诺从“多”和运动的假设出发,提出了几十个各不相同的悖论,其中关于运动是不可能的四个悖论,不但有名称,而且最为有名。亚里士多德著的《物理学》是最早记录芝诺悖论的文献之一。

2.3.1 芝诺悖论一:两分法

芝诺认为运动不存在,其论点为:一个人要从出发地 A 位置到达某个目的地 B 位置,在到达目的地 B 之前,必须先抵达距离目的地一半的位置 C ,即若要从 A 处到达 B 处,必须先到 A B 的中点 C ,要到达 C ,又须先到达 A C 的中点 D ……如此类推,以至无穷地划分下去,形成无数个“一半距离”,而“一半距离”数值将越来越小,最后“一半距离”几乎可被视为零。这就形成了此人若要从 A 移动到 B ,必须先停留在 A 的悖论。譬如,假如你要到达目的地的距离是1米的终点位置,你务必先穿过 米;要穿过 米,务必先穿过 米;要穿过 米,务必先穿过 米;要穿过 米,务必先穿过 米……如此类推,以至无穷。芝诺认为,由于你不可能在有限时间内穿越无穷多个点,你甚至无法开始运动,更不可能到达终点,这样一来,你将永远停留在初始位置,以致你的运动几乎无法开始,从而得出结论:运动不可能发生。

2.3.2 芝诺悖论二:阿喀琉斯

阿喀琉斯是古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他跑步的速度为乌龟的数十倍。芝诺认为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爬行缓慢的乌龟。他是这样论证的:假如开始时,阿喀琉斯远离乌龟一段距离(或让乌龟先爬行一段距离),比如 100 米。由于追赶者首先应该达到被追者的出发点,此时被追者已经往前跑了一段距离。在阿喀琉斯追上乌龟之前,他必须先到达乌龟的出发点,而在这段时间内,乌龟爬行了一段距离,比如说 10 米,于是一个新的起点又产生了;阿喀琉斯必须继续追,而当他跑过乌龟爬的这 10 米时,乌龟又已经向前爬了 1 米,阿喀琉斯只能再跑过那个 1 米。就这样,尽管他们之间的距离会逐渐减小,但始终仍有一段距离,于是芝诺得到的结论是阿喀琉斯每次跑到乌龟的上一个位置时,乌龟又往前缓缓地爬了一段距离,只要乌龟不停地往前爬,不管乌龟爬得多缓慢,总是会往前移动一点点,因此阿喀琉斯永远追赶不上乌龟。

图2-4 阿喀琉斯与龟

2.3.3 芝诺悖论三:飞矢不动

箭矢只能在空间中运动,不可能不在空间中运动。时间由无数不同的瞬间(或时刻)构成,在每一个瞬间,任何事物都占据一个与它自身等同的空间位置,也就是说,它都处在它所处的位置,而空间或处所并不能移动。芝诺认为任何一个物体老待在一个位置那不叫运动,飞着的箭是静止不动的,根本就没有运动。为了说明根本就没有运动,芝诺设想一支飞行的箭,在每一瞬间,箭矢都要占据某个空间,由于瞬间无持续时间,箭矢在每个瞬间都没有时间而只能是静止的。鉴于整个运动期间只包含不同的各个瞬间,而每个瞬间又只有静止的箭矢,因此,芝诺断定“飞行的箭看上去是运动的,其实是静止的,箭不可能在运动,运动就是许多静止的总和”。

2.3.4 芝诺悖论四:运动场问题

为了通俗易懂,可设想有 3 列火车,每列有 1 节火车头和3 节车厢,火车头与车厢的长度一致。其中第 1 列火车停靠在火车站,第 2 列火车与第 3 列火车以相同的速度反向穿过火车站。若在某一瞬间,3 列火车的位置如图 2-5 所示。

图2-5 火车位置示意图一

经过 1 个单位时间的位置恰好如图 2-6 所示。这时,第 2列火车头穿过了第 1 列火车的 1 节车厢,穿过了第 3 列火车的 1节火车头和 1 节车厢。

图2-6 火车位置示意图二

经过 2 个单位时间后,3 列火车恰好并列,如图 2-7 所示。这时,第 2 列火车头又穿过了第 1 列火车的 1 节车厢,同时又穿过了第 3 列火车的 2 节车厢。

图2-7 火车位置示意图三

由此产生了在 2 个单位时间内,第 2 列火车头相对第 1 列火车移动了 2 节车厢的距离,即第 2 列火车头只经过第 1 列的一半,而第 3 列火车头相对第 2 列火车头移动了 4 节车厢的距离,即第 3 列火车头穿过了第 2 列火车的全部。芝诺根据第 3 列火车头全部穿过第 2 列火车的时间等于第 2 列火车头穿过第 1 列的火车的时间,得出“一半时间等于全部时间”的悖论,进而论证火车是移动不了的。 nrYF4lS5IsjE7T5q1Y5Ti+e3wXml0LViVqCF5ls0abavgRAasW5Vsql12oMBrGS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