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公元前六世纪开始,到公元前二世纪,是古希腊对人类贡献的全盛期,古希腊涌现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希波克拉底医派以及柏拉图、苏格拉底和亚里士多德等一批又一批敢于争辩的著名先贤、学者和伟大的思想家。而在中国的先秦时期,先后涌现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等“诸子百家”中的十二大家及其代表人物,出现了一番“诸子百家”争辩的景象,其中的名家因从事论辩名(名称、概念)实(事实、实在)为主要学术活动而闻名。
不论是古希腊还是古代中国,涌现出一种共同的文化与人文景象:诸子蜂起,不同学派的涌现,开展理性的批判与争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高潮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论辩之风盛行,并且涌现了一批职业性的文化人,如类似职业教师的“智者”(如普罗泰戈拉)、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的“讼师”(如邓析)、类似律师的“辩者”、称为名辩家的“察士”(如惠施、公孙龙)等。这些人或聚众争讼,帮人打官司;或设坛讲学,传授辩论技巧,以此谋生。他们“非”常人之“所是”,“是”常人之“所非”,“操两可之说,设无穷之辞”,提出了许多巧辩、诡辩和悖论,并发展了一些论辩技巧。他们在历史上的形象有些是负面的,但我们更愿意从正面去理解他们的意义:他们实际上是一些智慧之士,最先意识到在人们的日常语言或思维中存在某些技巧、环节、过程,如果不适当地对付和处理它们,语言和思维本身就会陷入混乱和困境。他们所提出的那些巧辩、诡辩和悖论,实际上是对语言和思维本身的好奇和把玩,是对其中某些机巧、环节、过程的诧异和思辨,是智慧对智慧本身开的玩笑,是智慧对智慧本身所进行的挑战。
悖论表现出或者说引发了人类理智的自我反省,并且正是从这种自我反省中,才产生了人类智慧的结晶——逻辑学和思维学,推动人类的思维不断发展与进阶。从落体悖论到机械观的兴起,从光的微粒说到光的波动说再到光的波粒二象性,等等,悖论是智者对话智者,悖论是智慧挑战智慧。
悖论,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解科学难题。悖论的发现,见证了人类经历了“感性、知性和理性”谜一样的认识的演变过程,意味着人类思维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说明人类思维已经由具体的形象思维进阶到抽象地思考命题的真假关系的层级了。因此,可以说悖论为人类思维的巨大飞跃做出了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