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魔鬼在细节里

杰瑞·斯特恩是一家国际儿童慈善机构的人员。1990年,其受命前往越南,协助解决上述儿童营养问题。当他抵达越南时,越南外交部长的心思都在焦头烂额的中越边境问题上,并不指望这位外来专家能帮上什么忙,于是给了斯特恩一个期限:6个月,不见效就请离开。

历史上的问题解决专家似乎都有“魔鬼在细节里”的信仰。

斯特恩并没有陷入前文所述的“程序正义”之中,取而代之的却是深入越南村落,阅遍当地各种解决儿童营养不良问题的资料,试图在各种细节中寻找“最优解”。

他将自己的团队分成若干组,每一组带着秤、笔和笔记本深入村庄,将村庄中的孩子与父母的身体相关参数记下,进行了大面积的相关性验证。经分析并排除一些不可靠的样本,他发现即使同一个村子,家境相似的孩子,身体的营养状况也不尽相同。这时候,他再从点突破,通过深度访谈和跟踪了解那些营养状况相对好的家庭,终于发现了其中关键:虽然同样家境贫寒,这些家庭对孩子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喂养策略。

第一,是喂食频率的不同。等量的食物,他们采用的是少食多餐策略。他们一天给孩子喂食四次甚至更多,而不是两到三次,如此有利于孩子消化。第二,是喂食方式的不同。这些母亲有更加积极且巧妙的劝食策略,必要时会亲手塞饭,施展中国妈妈的“塞也要塞进去”的大招。第三,喂食成分也不同。虽然家里穷,这些勤劳的母亲会在稻田里收集小鱼和小虾掺进孩子的米饭。此外,她们会偷偷地在孩子的米饭中添加被当地视为“低贱食物”的甘薯叶(我国当时也用这个来喂猪)。在她们的观念里,虽然甘薯叶是低贱的,但总比每一顿都没蔬菜吃要来得好。

掌握了这些细节后,斯特恩对越南不同地区不同村落的习惯进行了分析,并对喂食频率、方式和成分三方面的策略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分解为一套可行且连贯性的动作进行落实。

慢慢地,适龄儿童营养问题得以缓解。随之而来的是孩子们的精神更加容易集中,教育水平提升,居民健康意识上升,收入水平提高,卫生系统改善。一个正向飞轮被拨动后,速度越转越快,适龄儿童营养问题至今终于得到全面改善。 W4PmhBA7A5wdDce6Kl/vqRS2zPY1JG1XSxNRict4zjWmWPP1ecqQpLN96GJTDO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