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市场先生:涨涨跌跌是世界的真相

认知再评估

许多年前,初入职场时,导师曾问过老东这样一个思考题:你为谁而工作?

少不更事的老东在面对这样的“送命题”时,自然是乖巧地回答为公司和领导工作。当然,心里同时有另一个答案:“废话,肯定是为我自己工作。”

带着这样的想法,老东开始了第一段工作经历。

在这段工作中,“我是为我自己工作的,整个公司是表达我能力的平台”的理念贯穿始终。在年轻的老东看来,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每天所做之事,都要计量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确定性的回报,比如为简历“镀金”。但很快,麻烦和焦虑也源源不断地产生。

我是确定性的,但周围的资源不因我而变,工作上遭遇了诸多不确定性。比如邻座小张总是“猪队友”、领导布置的工作我喜不喜欢、公司安排参加的培训是否能帮我提升技能、客户的需求总在变更。少时老东要判断的事情太多,更重要的是,这些不确定性都是散乱的,背后并没有一个能赖以为抓手,以供少时老东遇事不决时做出决策的准绳。

时隔多年,再回首这个问题,老东才发现另一个答案更有用——为社会而工作。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继续问:社会为什么需要我们?因为它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那么有什么问题亟待解决?这正是各行各业公司存在的价值。顺着这层逻辑再向下,是我们能为公司带来什么价值?这要视我们所处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营业务、发展阶段来确定。公司的主要问题可能是怎么做好销售、营运、营销、信息化、财务等。

这些问题按重要性排下来,哪怕是解决其中一小块,渺小如忙碌者的我们,在数目巨大的社会痛点面前,都会体现出巨大的价值。如此来看,社会需求是确定性的,唯一的不确定性变成了我们。而我们,却是可以自我控制的。于是,不确定性消亡了。这显然可以让我们避免复杂性灾难,心无旁骛地忙碌,工作和生活幸福度大为提升。

“从这个角度出发,考虑领导布置的工作时,评价标准不在于我本身喜不喜欢,而在于它是否真的给公司带来价值,从而解决社会的某类痛点。客户的需求变更给我们带来的烦恼,不再是其老是变更,或者老是不变更,而在于我们所解决的问题本身是怎么样的——或许解决这类问题本身就需要频繁变更需求,我们就是需要学会在频繁变更中提升专业能力。”

图3-1 思考工作出发点的两种方式

在这个例子中,将直觉性的“为自己而工作”转换为有用的“为社会而工作”,正是近代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向:认知再评估。

“认知再评估认为,万事万物并不是只能有这一个评估准绳。同一个局面或同一件事情,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我们还可以举一个例子来看看它的威力。”老东上下打量了小芸一番,然后问道,“你应该偶尔参加同学聚会吧?”

“是的。”小芸缓缓点头道。

“好,假设某个周末,你终于不用加班,出门前已经认真梳洗打扮了一番,做好了闪亮登场的准备。接着你叫了一辆滴滴专车,去参加一个同学聚会,因为司机走错了路,又赶上堵车,估计要迟到较长时间了。这时你肯定心想,为什么偏偏这时候堵车,急死老娘了。”

“嗯……是的。”小芸有点尴尬。

“堵车的确是你迟到的重要原因,这从直觉来看没有任何问题,但这样的评估,除了带给你愤怒的情绪外没有任何帮助。你或许会想还有这么多人等着我,或许会想别人肯定觉得我在故意摆架子,越想愤怒和懊恼的情绪越严重,于是毁了一个周末的好心情。”老东接着说道,“借助认知再评估,我们可以这样想:每次聚会班花总会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这次迟到正好少听她说几句。又或许切换到群众视角,没人会在意我迟到。晚到一点也可以少吃一点,有助于我减肥。你要是这么想,堵车是不是就从坏事变成了好事?”

实际上,认知再评估几乎在忙碌者的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处都有妙用。

在“为社会而工作”的例子中,当我们改变评估标准,会发现同样的问题会有截然不同的解法。比如评价领导布置的工作有没有价值,不再是我们喜不喜欢,重点是能否提升我们解决社会中某类普遍存在的问题的能力;再比如评价行业是否在走下坡路,不再源于茶余饭后,而是从社会和公司发展的方向来思考。简而言之,认知再评估的最大好处,是能让我们从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中抽离,聚焦确定性,实现自我成长。

就如纳粹集中营幸存者、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说的那样:“最重要的不是你期待从生活中得到什么,而是生活对你有什么期待。”

“认知再评估,正是我们利用眼前这位大汉——市场先生的最佳武器。”老东用手遮住小芸的一侧耳朵,细声说道,看起来似乎生怕这大汉发飙。 K7ZBjvKP5DLzsG3tNLMHRyXaEfTdmyYSpn4ypY4Nfzjb9XgBk/334wHrf+32mde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