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7
中国第一位女学校长

1889年,年仅16岁的才子梁启超参加广东乡试,得中第8名举人。主考官、内阁大学士李端棻爱其才貌,将堂妹李蕙仙(本名李端蕙)许配给梁为妻。两年后,梁启超与比他大4岁的李蕙仙在北京李家完婚。次年夏,李蕙仙随梁启超回到广东,侍奉翁姑。虽是宦门闺秀,却恪守孝道,李蕙仙安居农村,操持家务,甚至亲自打井水舂米、煮饭,深得梁家上下喜爱。

1896年,李蕙仙随梁启超到上海创办《时务报》,号称中国最早的夫妻报人。未久,李蕙仙还出资创办了一所女子学堂,亲自出任提调(校长),成为中国第一位女学校长。1899年,李蕙仙来到日本,与流亡的梁启超团聚。尽管此后的生活动荡不安,但李蕙仙深明大义,对梁启超的事业始终支持如一,对梁、李两家的子弟、亲戚皆倾心照顾、资助,尽量使他们成才。对此,梁启超深为感激。

1924年,李蕙仙身患乳腺癌,弥留之际,梁启超爱莫能助,只有自责,他想起自己曾与妻子有过一次争吵,于是对长女梁思顺说:“顺儿啊,我总觉得你妈妈的那个怪病,是我们打那一回架打出来的,我实在哀痛至极始终不忍说,现在忍不住了,说出来想把自己的罪过减轻一点儿。”

同年9月13日,李蕙仙去世。梁启超写下了感人至深的《祭梁夫人文》:“我德有阙,君实匡之;我生多难,君扶将之;我有疑事,君榷君商;我有赏心,君写君藏;我有幽忧,君噢使康;我劳于外,君煦使忘;我唱君和,我揄君扬。今我失君,只影彷徨。……”

据梁启超在清华国学研究院时的学生杨鸿烈回忆:“眼见梁氏身穿孝服,从回回营步行好几里遥远的路直到宣武城门外法源寺回灵,涕泪纵横,可见伉俪情深,老而弥笃。”

未久,李蕙仙遗体葬于北京香山卧佛寺东面小山梁上,梁启超曾请陈寅恪之父、同光体诗人领袖陈三立书写墓碑文,后因故作罢。 FJ/kBhQndNNlUStGKVfr9litBwY9qp5Rv3Yy55PvEF7G8fwlu3g8E3XRbTvpnb4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