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继1899年王懿荣认出并开始探究甲骨文之后,中外研究者越来越多,名家辈出,灿若群星。随着安阳殷墟的发掘与甲骨文陆续出土,甲骨学渐被学术界所重视并很快发展为一门显学。在群星闪耀中,最终催生了著名的“甲骨四堂”。
所谓“甲骨四堂”,乃国学大师钱玄同、陈子展的发明创造,即坐在前四把交椅上的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字彦堂)、郭沫若(字鼎堂)这四位甲骨学家,也就是后世广为流传的“堂堂堂堂,郭董罗王”。
对于“四堂”在学术上的造诣和不同贡献,另一位著名古文字学家唐兰(号立厂)有“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之评语。
1942年,董作宾与郭沫若在重庆相聚,把酒言欢,董、郭二人皆对“四堂”之说予以笑纳,并赋诗相赠。董作宾在《跋鼎堂赠绝句》中说:“今者,观堂墓木盈拱,雪堂老死伪满,惟彦堂与鼎堂,犹崛然并存于人世,以挣扎度此伟大之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