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章太炎讲学

章太炎余杭口音很重,又因长鼻息肉,说话口齿不清,带有浓重的鼻音,演讲、讲学需人翻译。1906年秋,在日本东京为中国留学生开办国学讲习会,听课的学生有100多人,一直持续到1909年结束,培养了大批国学人才,鲁迅、钱玄同、朱希祖等皆此一时期的优秀弟子。

1922年,章氏于上海举行有关国学的系列演讲,在场的曹聚仁记述,演讲定于每个周六下午,第一次听众千余人,第二次不到一百,最少的时候只有二三十人,结束的那次稍好些,有七八十人。最初大家都是慕名而来,由于对章氏学问缺乏基本了解,加上章氏的余杭话实在不易懂,听者锐减。

据北大学生张中行目睹,有一次章太炎在北大风雨操场演讲,“满头白发,穿绸长衫,由弟子马幼渔、钱玄同、吴检斋等五六个人围绕着登上讲台。太炎先生个子不高,双目有神,向下望一望就讲起来。满口浙江余杭的家乡话。估计大多数人听不懂,由刘半农任翻译;常引经据典,由钱玄同用粉笔写在背后的黑板上。说话不改老脾气,诙谐而兼怒骂”。

1934年,章太炎在大学演讲,教大学生要读历史,他说,曾国藩一生的功业,就得力于《文献通考》;胡林翼善治兵,是因他深知《资治通鉴》;左宗棠腹中也不过有一部《读史方舆纪要》。历史好比一面镜子,任何社会活动的真相,都可以从这里反映出来。 FJ/kBhQndNNlUStGKVfr9litBwY9qp5Rv3Yy55PvEF7G8fwlu3g8E3XRbTvpnb4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