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8
杨绍震的聪明与夏鼐的敦厚

191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城内厝库司前老屋的夏鼐(字作铭),原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学生,1931年暑期考取清华大学二年级插班生,改入历史学系。1934年5月完成毕业论文《太平天国前后之长江流域田赋问题》,受到导师蒋廷黻教授赞誉,7月获文学学士学位。8月以考试成绩之冠(总平均83分),录取到清华研究院近代史门。10月以考试成绩总平均78分,获得中美“庚款”提供的出国留学奖学金。

当时,“庚款”留美生已从专门为清华学生服务,即清华应届毕业生几十甚或几百人全部以“庚款”出洋深造,改为在全国几十所高校招生,并压缩至十名左右,清华文史专业能获得留学资格的名额只有历史、考古各一名。夏鼐的同学杨绍震,自知水平不及夏鼐,便对夏说,如果你我都报考历史,我定会下榜;如果你报考古,我报历史,那么我们都有希望。这样我们清华文史专业就会有两名公费留学生了。夏鼐认为他说得也对,就同意了,果然二人均被录取。

1934年录取的10名应届“庚款”留美生分别是:曾炳钧、戴世光、杨绍震、徐芝纶、时均、赵镈、黄开禄、宋作楠、孙令衔、钱学森。

这一批人大多去了美国,而夏鼐根据考古前辈李济、梁思永、傅斯年建议,去英国伦敦大学就读考古学,回国后成为考古界第二代领军人物。 A+Pv752qjKqfiONMyZ6WZsNunkZkNVTgz+x3r3RmsyyJysxlABPgqSfX896w+JIc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