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陈氏在西南联大时期的研究生王永胜说,陈氏具备藏、蒙、满、日、梵、巴利、波斯、阿拉伯、英、法、德、拉丁、希腊等十三种文字的阅读能力。
另据陈氏的再传弟子、台湾学者陈哲三云:“他(陈寅恪)所会业已死了的文字,拉丁文字不必讲,如梵文、巴利文、满文、蒙文、藏文、突厥文、西夏文及中(古)波斯文非常之多,至于英法德俄日希腊诸国文更不用说,甚至于连匈牙利的马扎儿文也懂。”
根据陈寅恪一生治史之“无证不立”的严谨态度,仅凭家属、亲友、弟子的回忆是靠不住的,必须有切实的证据才能令人信服。一个直接的证据是,“文革”中被红卫兵抄走的陈寅恪当年在国外学习时期的一批珍贵资料,后陆续归还,其中就有当年的学习笔记若干册。从保留下来的64本之多的陈寅恪学习笔记看,当时除梵文和巴利文外,陈氏还学习过藏文、蒙文、满文、突厥文、回纥文、朝鲜文、印地文、俄文、波斯文、希伯来文等多种文字。
曾毕业于清华大学、留学德国十年,后任教于北京大学的季羡林在广州一次会上说,陈寅恪先生20世纪20年代留学德国时写了许多学习笔记,现存64本之多,门类繁多,计有藏文、蒙古文、回纥文、吐火罗文、西夏文、满文、朝鲜文、梵文、巴利文、印地文、俄文等21种。从中可以看出先生治学钻研之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各门学科的文献目录,衡之以20年代全世界研究水平,这些目录是十分齐备的。
面对诸种说法,陈寅恪的侄子陈封雄后来较为谦虚、平和地对外宣称,一般说来,他能读懂14种文字,能说四五国语言,能昕懂七八种语言,是大致不差的。这些成绩基本上是他在36岁以前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