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你妈妈说,你们班组织活动,分配小组,而你跟班上同学并不怎么融洽,他们说你“装”。我想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你没和同系更没和同班同寝室住,平时少于交流,彼此缺乏了解;二是你们学校的整体素质相对差一些,他们不习惯严肃的话题,更没有开始严肃人生的准备。这没关系,很容易就能解决了。首先,拍片和出演节目,是需要你们共同完成的,你就由此着手,主动找小组当中的某一个人——是找一个,不是多个,这个人在小组中有一定威望,你找到他,谈你的想法,也听他的意见,把他争取到你这边,他会去影响别人,然后你再跟别人交流,就顺畅了。毛泽东被剥夺了领导权,长征途中就找周恩来谈,谈了很多,结果遵义会议一开,领导权又还给毛泽东了。那时候毛泽东生着病,坐在担架上,外国人写的《长征》里,关于这一段有个小标题,叫《担架上的阴谋》。这里,“阴谋”一词可理解为“策略”。生活在集体里,生活在团队中,做事讲一讲策略,是必要的。
为什么必要?是因为不想妥协。
如果凡事妥协,也就不必讲策略。
你们学校跟名校比起来,气象不够,学风不浓,那次你食物中毒去接你,虽只是浅浅地瞄了几眼,也感觉更像个集市,不像学府,因之,学生素质不够,便是自然的;反过来说也行,因学生素质不够高,学校便散漫无骨。在这样的环境里,要让自己优秀,要认真做一点事情,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古今中外,经济学上有个通行的原理:不患贫,患不均。陈胜吴广起义,这句话可视为纲领。文化上,尤其是在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比如学校、文联、作协、剧团等,那原理同样适用。我懒惰,也要你懒惰,我平庸,也要你平庸,所谓“枪打出头鸟”,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都是在讲比别人优秀的难处。然而,优秀本来就难,这是无须告诫的,“风必摧之”的难,早就在意料之中。人之为人的目标,就是拒绝成为庸众当中的一员。过去讲,人的奋斗,是为出人头地,这话本身并没错,错在出人头地过后,某些人就高高在上,欺压弱小。我们的奋斗,是为了拓展视界的宽阔度,让自己活得明白,活得敞亮,活得深沉。你的同学把你关注学习和艺术视为装,那么好,我就装下去,几年过后,当你还在原地糊着一身泥,我却是轻舟已过万重山。那时候,他们就会变了面孔和腔调。我读大学时,有个诗人朋友写:“男人都是要爬山的,而且要爬上山顶,扛一轮太阳,让人仰视。”到时候他们会仰视你的。总之我不要你迁就。迁就平庸是更大的平庸。如果你退回去,你将什么也得不到。因为他们感到的那种满足,对你来说不是满足,反是窒息——这是《畏因》的教义。许多时候,“退回去”不是别人的强迫,而是你自身落后的那部分在拖你后腿。我要你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始终拥有一颗高傲的心。总之,要“就”,也不是你“就”别人,而是别人来“就”你。
人们讨论汉族文明时,有个普遍的观点,认为无论什么东西进来,都会被我们同化,举的例子,是元朝和清朝,这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但最终,都被汉化了。人们把这当成汉族文明的伟大。然而,鲁迅对此早就指出,我们之所以同化了蒙古族(元朝建立者)和满族(清朝建立者),是因为他们的文明比我们落后;先进的同化落后的,是一种进步。鲁迅还指出,如果碰到比汉文明先进的,汉文明也将被同化。鲁迅是高瞻远瞩的思想家,能揭示事物的本质。20世纪80年代,提出了“和平演变”一词,也就是担心西方列强,特别是美国,用他们的文化改变中国国民——是文化不是枪炮,所以称“和平演变”;因这缘故,有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可不管怎样反对,当国门打开,就抵挡不住东西南北风。而今的这节日那节日,许多是从西方来的,年轻人过圣诞节的热情超过了过春节。不要小看了节日,节日是人心的凝聚。造成这种局面,也与我们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因为没有兄弟姊妹,便淡漠了亲情,也就淡漠了亲情凝聚的节日;与其跟亲人过节,还不如跟同龄人派对。只有被爱,是培养不出亲情来的;父辈祖辈,只是爱孩子,孩子只是被爱,兄弟姊妹间的相互打闹和彼此保护都没有了,亲情也便跟着丧失。我跟你妈妈这一代,被看成是孝敬老人的最后一代,也是被子女抛弃的第一代。倒也不是成心抛弃,确实是负担过重,无力奉养;不过,儿女对父母的感情,真的薄弱些,甚至薄弱得多。——话扯远了,而且也不是批评你。藏区有句古语:出门不结仇人,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敬。那么你,好好学习,不断超越自我,就是对我们最大的亲情。你妈妈经常说,你比读高中时还努力,这让我暗自喜悦。我们都对你非常满意。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比不上你。
接着说正题。优秀的同化平庸的,对社会是进步,对个人也是进步。进步的便是正义的。如果你确实比别人优秀,那么你就勇敢地去感染人,这对你好,对别人更好;这也算是你对别人和集体所作的贡献。同时,于你自己,也要勇敢地去跟比你更优秀的人接触,从他们身上汲取长处。不单指学业的长处,还有性格的,心胸的,品德的,为人处世的,都可以学。从理论上讲,每个人都有长处,所以杰出之士总是善于博取众家之长;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是这个意思。当然,就你的现状和目标而言,目前最根本也最需用力的,还是汲取别人学业的长处,特别是思维的长处。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让圈养的猴子画画,在猴子的所有画作中,都有一个铁栅栏。这就是它的世界。它如实地画出了自己的世界。而事实上,世界不是那样的。只有“它”的世界是那样的。由此推演,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都有一个“铁栅栏”,我们看到了一个世界,以为知晓了这个世界,其实世界还有另一面,还有多种可能。艺术就是推开窗户,打破栅栏,探究世界和人生的可能性,帮助人们看到高天厚土。卡夫卡让人变成甲虫,卡尔维诺让人生活在树上,蒲松龄让鬼魂狐仙与人共处,曹雪芹创造风月宝鉴,包括许多科学上的发明,都是思维的力量。
我上面说,要有一颗高傲的心,是说心,皮面上,或者说情感上,倒是可以而且应该与人友善相处。这是交往之道,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我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或者在办一件事情的时候,过后会后悔,总觉得有哪个地方没做好,有某个地方不如意,这是我性格的弱点,因为它会对目标形成干扰。我希望于你的是,如果确实伤害了别人,可找个机会当面道歉,如果不是,就放开它;某件事情做得不够漂亮,抑或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不舒服,这是因为对自己有期望值,如果这种期望不是自己的根本目的,就尽快抛弃它。有时候骂一骂粗话也是好的,比如说:去他妈的!相信自己,提起精神,你的气象里也便有了内在的华丽。对别的一切,包括对自己外在的苛求,对干扰自己的一切负面情绪,都可以说声:去他妈的!
《思悼》我看了,我倒不是特别欣赏。思悼是简单的,他的父亲英祖才是复杂的,人性的幽微之处,也只在英祖身上体会。它的结构倒是有些想法,将结果和过程并置,如果没有第一天、第二天直至第八天的提示,还以为英祖废了思悼,又废了他的第二个儿子,那样就是一个循环的故事——我反而觉得更有意思些,更哲学些。
祝儿子舍去杂念,整顿心情,轻装上路。
(今天这边好太阳,但冷得很,我边给你写信,边流清鼻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