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少华兄在屏幕前敲击键盘的指下,承载了穿越千百年的历史云烟,留下无数等待他“喷空”的故事宝地——“祥符古城”,又一部书写社会底层市井人生的长篇小说《绝响》,不等初雪飘落,便在徐府街头杀青,破土待开春付梓了。

写作之余的少华兄,除了凭着一副不赖的嗓门儿偶尔弹琴唱歌,闲来和汴京城的三教九流扎堆儿抽烟“喷空”之外,几乎都窝在他的“金瓦刀工作室”对着屏幕敲字儿。十几年来,以平均不足两年完成一部长篇小说的频率,连续出版了近十部力道十足的长篇力作,外带参与两部央视黄金档播出的长篇电视剧《大河儿女》和《一代洪商》的编剧工作。这让我不由联想到二十年前去世的英国小说家阿瑟·黑利,以两三年出版一本畅销书的速度,先后写出了《最后诊断》《大饭店》《航空港》《钱商》《超载》等著作。他说:“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其他一切都是附带的。”在我看来,王少华也是如此。我曾在微信和朋友交流中说写小说之于他“不是使命,而是宿命”。我也曾私下问一位茅奖评委朋友,王少华的《寺门》既已入围茅奖,又何以落第了呢?他说:“很好一部小说,无奈脏话太多。”我说:“那我得告诉你,《寺门》出版前就叫《骂城》。”朋友听了一愣,又笑了……

王少华的汴味长篇小说辨识度和影响力与日俱增,随着他创作的作品不断问世,其读者群也在持续扩大。关于以方言作为叙事语言的小说,自韩邦庆的吴语小说《海上花列传》以降,多有港味、沪味、京味、陕味等文学经典问世。胡适先生早年也曾评论道:“能够进入正轨文学的中国方言,要么粤语,要么吴语。”是说在白话文初期,方言叙事带来的隔膜感、疏离感,会把太多的读者拒之门外。而今不同了,不同在于随着社会发展进程中人员的大量流动,不同语系信息的充分交流,方言越来越在融汇中凸显出鲜活的个性,受到人们喜爱并被绘声绘色地交叉使用,甚至落成文字转化为方言美文,更是不乏其例。

如果说作家是一个民族叙事艺术的灵魂,王少华必是“文学豫军”中担当祥符古城叙事艺术的文学使者。因为他的《宣和画院》《寺门》《宋门》《人是衣裳马是鞍》《老街会馆》等,无不是相继打开祥符古城百年历史的一扇又一扇文化之门。经验告诉我们:历史的发展进程,总带有三分荒诞、三分戏谑和三分不可预料的必然。人们也常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关键是你得知道什么是时务。同理,在大的社会动荡中,又有几个平民百姓能真正识得时务,又有多少能因识时务而成为俊杰的人呢?这是文学写作者共同面对的有待突破的困局。对于一个小说家而言,面对这样的困局,不仅要充满智慧地写出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更要能够创造出一种语言叙述方式,是其并行不悖的文学贡献和文学追求。长期以来,我们太习惯用文雅和华丽的辞藻粉饰野蛮,却把它称为文明。忽略了依附一种独特的语言叙述(闪烁着星光一样的文字),带领读者匍匐于生活气息浓郁的社会底层,领略小人物生命质感的文学景象。《绝响》沿袭了王少华先生一以贯之的汴味小说叙事风格——粗俗里透着精致的加工(每一个情节的机巧转换,都让人仿佛置身于祥符古城不同的街角路口),以不求修辞渲染,但求洗尽铅华沉淀出的市井语言,讲述了祥符古城别有意趣的文学故事。小说里围绕祥符古城高门楼的“又一新”饭店,在半个多世纪动荡起伏的时代更迭与特定的文化环境中,陈掌柜、孙老蔫、憨妞儿、高满汤、孙云天、张宝胜、赵文新、孙晓天们,如同生活周遭上一辈儿及下一辈儿的街坊邻里,嘴上飙着脏话、心里却干净透亮的祥符市井百姓之间,有着“拆洗”不完的冤债怨情……既没有作者的价值判断,也没有写家的道德评判,犹如展开一幅“扯闲篇”的文学风情画,把不同时代变迁裹挟下几代人命运多舛的生存状态,鲜活而又生动地勾勒出浮雕一般力透纸背的祥符众生。尤以有声的“响堂”与有形的“银竹筒”,汇成一道贯穿岁月流转的文脉,串联起平实中见惊悚、灵动中诉沧桑,简洁凝练又不失大开大合,诡异里还透着几分离奇神秘,堪为一部饱满瓷实地浸染着祥符古城淳朴敦厚的社会风情、伴随着百年变迁的跨世纪史话。促膝耳语般提醒读者:不要错误地以为,千山万水的社会动荡、千沟万壑的历史变革,总发生在别人的时代。它深深的底蕴里蕴藏的故事,不是在我们身边,就是我们身在其中。就像孙老蔫老迈时说的那样:“人活一辈子,走一辈子的路,行囊有限,一些舍不得扔掉的东西,都是装满记忆的东西啊……”如此,便不乏纯粹了。

优秀的文学作品,无不倾心于关怀人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探寻以及回答人类为什么存在、怎么存在抑或存在什么。这是历史的焦虑,是今天的焦虑,也必定是未来的焦虑……《绝响》,无疑也是带着这样的心灵焦虑开启和收笔的——拎着承袭宋文化的衣领,集中反映小说主人公所处的三个不同时代环境下,总想使不确定的命运,朝着不知道朝哪走的时候就往前走的方式改变。饶有趣味的是,“又一新”的招牌更新复更新,“响堂”一代又一代拐弯抹角的吆喝也好;“老街卤面”官司里你掐着我的脖子起诉、我搦住你的嗉子设局撤诉也罢;被枪毙的、住监狱的、做堂倌的、当经理的,或大学教授、美术老师、没考上大学的、移民归来的,林林总总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幺蛾子”搅局。在人性复杂的欲望驱使下,带着不可预知更不可阻止的由偶然性导致悲剧发生的必然性,复刻一种带有无力感的彷徨而具有典型意义的生存方式等情节,串联成三代主人公身陷现实困境,又力图摆脱现实困境的人生经历。不仅触及了复杂人性的善良与否,更是以一种对现代人道德原罪的“推背感”反思,让读者借人性的觉悟找到一条回归的路径——真正懂得怎样在历史长河的短暂里,去热爱生命、叩击生命,进而使有限的人生明亮起来。

就像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一样,《绝响》不仅是一部让读者如同徜徉在祥符古城街头巷尾,在对人间喜剧的文化围观中,和一个又一个擦肩而过的祥符人相遇、相约、相聚在“又一新”饭店,听着穿越岁月的“响堂”,开启一场满汉全席的文学盛宴,更是王少华以独特的想象与探幽,以传统笔法勾勒神秘悬疑,凸显其驾驭凝重恢宏题材能力的长篇力作。一定会带给你一次随着那道汴味小说的文学召唤之光,出离枯燥幽暗又重新回到小说里的生命体验。

是为序。

黄海碧
2024.12.15 AuCrHULYrTGtdwwgBrRmfndT9CDNh5tfEyal44/dCSBR04C/bu3g4F1zTuSVhyb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