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领导干部要做好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掌握好马克思主义这个活的灵魂,能根据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和思想政治工作场合,适时、适情、适势、适机地采取有效的方法与艺术,做好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善于控制情绪,调整沟通话题

思想政治工作的沟通过程不是简单的直线流程的单向道,我说你听。它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这种双向沟通不仅仅是指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之间的互动,还包括领导干部能及时地得到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信息反馈回授,并留心思想政治工作场景的变化情况,一旦发现自己的话题游离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或者思想政治工作对象所反馈回授的信息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目的的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场景发生了变化,就应立即控制、调整自己的话题,否则,就会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目的的实现。

公元前 203 年,韩信攻占了齐地后,派人给刘邦送信说:“齐人历来伪诈多变,反复无常,齐国又和楚国接壤。我现在权力太轻,如不当代理诸侯王,恐怕震慑不住齐国。所以,请大王赐我代理王的称号。”

当时,刘邦正与楚王项羽在荥阳对峙。他看了信后,非常恼怒,骂道:“我被围在这里,从早到晚期盼着他来救我,而他却要自立为王。”

坐在刘邦身旁的张良听了这话,忙在案桌下用脚碰了刘邦一下,然后附在他的耳边说:“现在我方不利,怎么能禁得住韩信称王呢?不如立他为王,善待他,让他自守其地。不然,将要生变。”

经张良一提醒,刘邦反应了过来,忙改口说:“大丈夫平定诸侯就应该做真王,为什么要做假王!”

随后,刘邦便派张良带着印信去了齐国,把韩信立为齐王。韩信很高兴,在刘邦跟项羽于垓下决战时,亲率三十万大军迎敌,大败楚军,帮助刘邦扭转了战局。

由这段故事可见,刘邦是很善于控制情绪,调整话题的。开始,他对韩信居功要为王的做法异常愤怒,忍不住大骂出口,但一经张良提醒,便赶忙随机应变,见风转舵,控制了自己的说话情绪,调整了自己的话题内容:“大丈夫定诸侯就应该做真王,为什么要做假王!”真是妙“口”回春。

(二)跳出常规常法的围墙

“谱不能尽弈之变,法不可尽战之奇。”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领导干部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跳出常规、常法的围墙,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与艺术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而不能照搬别人现成的经验。别人的成功经验,只能启迪我们的思路,不能成为我们的方法与艺术。

在某中学的一个毕业班,同学们学习非常用功,时间也抓得很紧,甚至课间休息也舍不得“浪费”。时间一长,有许多同学因用脑过度,患了头痛病。这些同学自己戏称为“头痛委员会”。

教数学出身的章校长发现这一问题之后,便把“头痛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召集到了一起,给他们出了两道数学题叫他们计算。同学们一看这两道题都愣了:

8-1>8;3-1=0

“这是什么数学题呀?”“头痛委员会”的成员“头痛”了。

这时,章校长笑着对大家说:“这是一道‘思想应用题’,单靠数学知识是解答不出来的。”

说到这,章校长顿了顿,看了看吃惊的同学们,又接着说:“大家知道,我们每天上七节课,每节课之间休息 10 分钟,这10 分钟的安排是有科学根据的。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学习一段时间后,适当地调节一下,能记住所学内容的 56%;如果不停地学习,只能记住 26%。利用 10 分钟做做操、散散步、玩玩球,可以使脑子得到休息,能更清醒地迎接下一堂课的学习。这样,虽然休息占去了 1 小时,但换来了 7 个小时学习的高效率,比 8 个小时不休息还要强,你们说 8-1 是不是大于 8 呀?”

同学们会心地笑了。章校长又说:“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德、智、体全面发展,三者缺一不可。如果我们不锻炼身体,把身体搞垮了,整天头痛,即使你德智全优,也不能发挥作用,这不等于白学了吗?所以我说 3-1=0,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呀?”

“是!”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

自那以后,同学们上课专心学习,下课便欢快地走出了教室。不久,“头痛委员会”便解散了。

章校长讲的道理并不新颖,说是老生常谈也不过分。但这个老道理经他那两道奇怪的公式一“包装”,竟获得了新的生命。它引发了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产生了好奇心,从而调动起了学生接受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不能照着别人的葫芦画自己的瓢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工作对象、工作场合、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具有多变性。领导干部只有适应这种变化,并根据这种变化选择恰当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与艺术,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千万不能生搬硬套,人云亦云,照着别人的葫芦画自己的瓢。而要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是什么身份说什么话。否则,思想政治工作必定无效果。请看朱元璋怒杀老友的故事: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贫苦。他放过牛,讨过饭,还当过和尚。在这期间,他结交了许多苦朋友。大家在一起抓鱼摸虾、摘菜偷瓜,也穷得很开心。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过起荣华富贵的生活,而他的那帮穷哥们儿,还照样在乡下受苦。

一天,有位小时候曾和朱元璋一起放过牛的伙伴来到皇宫,求见朱元璋。他见朱元璋记不得自己,便用童年旧事提醒朱元璋。他说:“圣上,你不记得当年微臣随驾骑角马,登高地,扫荡豌豆府,打破罐州城,跑走了汤元帅,捉拿了豆将军,红孩儿当关,多亏菜将军救驾的事吗?我就是当年麾下的一员小将。”

听了这番话,朱元璋依稀想起了小时候伙伴们一起偷豌豆的事。但见他说得巧妙,顾及了自己一国之君的面子,便赏封他为“羽林总管”。

这位朋友被朱元璋封官的消息让另一位苦朋友知道了,他便来到羽林总管的府上,讨教求官秘诀。羽林总管正得意着呢,他自豪地对前来讨教的朋友说:“其实,我也没说什么,只是跟圣上提了提咱们小时候偷豌豆的事,圣上一高兴,就封了我。”苦朋友一听这官这么容易得,很高兴,也没细问羽林总管是用什么方式把这层意思表述出来的,就直奔皇宫而来。

谁知,他一见朱元璋的面,便实话直说道:“圣上万岁!你还记得我吗?想当初,你我一块给人家放牛,咱们不是偷人家的瓜,就是摘人家的豆来打牙祭。有一天,咱们骑着牛,登上了一座小山坡,在一块地里偷了一些豌豆,找来一个破瓦罐煮着吃。谁知,还没煮熟,咱们便蜂拥而上,抢着吃,结果把瓦罐子打破了,豌豆撒了一地,汤都渗到了泥土里,你只顾从地上满把地抓豌豆吃,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到了嘴里。你被红草叶卡住了喉咙,憋得满脸通红。幸亏我出了个主意,让你用青菜叶子放在手上一拍,吞下去,才把红草叶带进肚子里……”

苦朋友的话还没说完,朱元璋就大喝道:“是哪来的骗子,竟敢到这儿来胡说八道。来人,把他推出去给我斩了!”

可怜这位苦朋友,官没求成,脑袋却搬了家。不过,他至死也闹不明白,为什么同样一件事,他人说时封了官,而自己一提却送了死。读者朋友!你看出原因来了吗?

不用说,你肯定知道,前一个封官的朋友会“看身份说话”。因为他明白,时下的朱元璋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已不再是与他一起放牛的穷小子。面对皇帝,自己只能用君臣关系的身份说话,才能博得皇上的欢心。所以,即使是叙述“偷豌豆”的丢人事,他也说得体面、幽默、风趣。既顾全了皇帝的面子,又勾起了皇帝对童年往事的记忆,进而达到了欲求封官的目的。而后一个脑袋掉了的朋友,则不会“看身份说话”。面对唯我独尊的帝王,他仍然用穷哥们儿的身份实话实说,不知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无异于揭朱元璋的短,损害帝王的尊严,所以,虽然两人说话的内容毫无二致,但因表达的方式截然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大相径庭了。 6aLqIJ9/GK6NL4Z6RTSci/jzER28FZoUGTU4/MTZSpJFyZaA1NQmI4mDVaEfdgr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