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谓天际空阔,指日月星辰罗列的广大空间。作为陆生动物的人类,从孩提时代起便对天空抱有无尽的好奇与想象,像飞鸟一样遨游天际,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中国古代有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等经典传说,西方则有《一千零一夜》中的飞天地毯、普罗米修斯飞天盗火等神话故事,都寄托了人们对天空的向往和对自由飞翔的渴望。
1903 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飞机的问世,可能是 20 世纪人类在交通领域最大成就。一百多年来,飞机历经多次产业革命与技术迭代,飞行空域更广、飞行距离更长、载重量更大,不断进化出各类大小与形态,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领域,成为人类征服天空的核心力量,直到今天仍在世界交通领域扮演着重要角色。
如果说飞机的问世代表飞天梦照进现实,那么向宇宙深处迈进则预示着人类更为雄心勃勃的新征程。自 1957 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 1 号”以来,人类航天事业突飞猛进,载人航天、阿波罗登月、空间站建设、火星探索等里程碑事件将深空探索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人类对太空和宇宙的认知也逐渐发展到崭新阶段。摆脱了地心引力的束缚,人类开始将触角延伸至更辽远的天际。
对大气层和太空的征服成为 20 世纪人类飞天梦想的主旋律,而对低空空域的开发利用则代表了 21 世纪飞行实践的新阶段。
自“低空经济”概念兴起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此前未被充分开发的空域,基础设施、空中立法、舆论环境日渐成熟,以各类无人机和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为代表的“空中新势力”逐渐占据头版头条,不断激发、拓展着全社会的想象空间,低空经济日益成为继数字经济后又一全新且影响广泛的经济形态。
今天,随着低空飞行技术的成熟,低空飞行器越来越多地出现于交通、物流、救援等生活场景中,极大挖掘了低空空域的应用潜力,曾经只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画面被一一实现。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正义无反顾地,加速拥抱低空经济与低空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