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个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和行动指南。我们从多个维度来看,就会发现“两个确立”具有人民至上、实事求是、民主集中的非凡特质。
危急关头的考验,最能见证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为了人民的坚定立场和赤诚初心。我们党的核心每作出一个为民利民的决策,每指挥一个为民利民的行动,就能给民心增添一份温暖,同时也增加一份源于民心深处的威望。新时代的每一场斗争都雄辩地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始终坚定地同人民站在一起。
2020年,在抗疫斗争中,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周密部署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
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条战线、各个领域,东西南北中,都紧急动员起来,快速形成一体联动、联防联控的局面。这样的动员规模、动员能力、动员效率,世所罕见,史所罕见。
从重症病房争分夺秒地救治,到城乡社区挨家挨户地排查;从工厂车间加班加点地生产,到科研实验室夜以继日地攻关……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不分昼夜,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高效运转,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党中央的权威在民心深处牢牢扎根。
我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美国加州大学“中国数据实验室”2020年发布在线调查报告指出,中国人对其政府的信任度和支持度持续上升,疫情后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反观美国,一些政客坚持“政治私利至上”“资本至上”,不惜淡化疫情,不讲科学,甚至“甩锅”、推责,导致疫情大暴发,人民生命健康受到极大侵害。
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陕北黄土高原上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目标,从“能吃饱肚子”到“吃‘净颗子’”,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讲述:“实际上我们这一代人也有这个情结,一定要把我们的老百姓,特别是我们的农民扶一把。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啊,共同富裕。”
从陕北开始,习近平一直在跟扶贫打交道,他坦言自己“就是从贫困窝子里走出来的”。知之深,爱之切,乡亲们的生活存在困难,让习近平很揪心。
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为全球减贫事业发展和人类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我们党的核心始终着眼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去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始终依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去攻坚克难、强基固本,必然得到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从而确立起应有的权威。
毛泽东同志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曾对实事求是作过经典阐述,他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同以教条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主观主义的长期斗争中形成的。
1930年春,毛泽东同志写作《反对本本主义》,论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思想路线问题。在延安整风运动之前,以有共产国际背景的王明、博古为代表教条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的书面个别词句当作僵死的教条,生搬硬套,拒绝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反对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差点儿给中国革命带来灭顶之灾。
1945年,党的七大胜利召开,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光辉随着这一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党的史册,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邓小平说:“我是实事求是派。”“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打仗靠这个,现在搞建设、搞改革也靠这个。”
1978年,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以他的远见卓识、丰富的政治经验、高超的领导艺术,强调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推动进行各个方面的拨乱反正。在他的指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解决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突出问题和紧迫问题。与此同时,我们党始终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统一起来,既立足首先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又积极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
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有了实事求是,我们党才能揭示和遵循规律进而领导人民创造出人间奇迹,党的指导思想才能迸发出强大的指导威力,党的核心的权威才能牢固确立起来。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思想建立的。
党的一大纲领指出,在组织原则方面,我们党采用苏维埃的形式,实行代表会议或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思想。党的二大纲领首次确认了民主集中制的建党原则。
党的六大修改和通过的党章第一次明确规定,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此后,历次党的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章都明确规定,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
早在1937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就指出:“只有采取民主集中制,政府的力量才特别强大,抗日战争中国防性质的政府必定要采取这种集中制。”1940年1月,他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再次强调了这一点。他认为“只有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地发挥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也才能最有力量地去反对革命的敌人。”民主集中制的政府之所以“最有力量”,就在于它“将民主和集中两个似乎相冲突的东西,在一定形式上统一起来”。
要把我们这样一个大党大国治理好,就要掌握方方面面的情况,这就要靠发扬党内民主而来,靠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听取民声、汇聚民意而来。重大项目该不该上马,民生政策该如何设计,发展与环保怎样统筹……现在,各地在推动重大决策时,通过民主恳谈、民主协商等多种形式倾听群众意见、汇集各方智慧,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也充分证明,民主集中制支撑和塑造了强大有力高效的政府,很好地满足了国家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必须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民主集中制也是我们的优越性。这种制度更利于团结人民,比西方的民主好得多。我们做某一项决定,可以立即实施”。他认为“这个制度是最便利的制度,最合理的制度”。
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一方面,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进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社会稳定奇迹;另一方面,在这一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意味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将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乃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如果没有一个强大有力的政权,就无法切实有效地应对和化解各种风险和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民主集中制“是科学合理而又有效率的制度”。“我们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的制度和原则,促使各类国家机关提高能力和效率、增进协调和配合,形成治国理政的强大合力,切实防止出现相互掣肘、内耗严重的现象。”
可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重视坚持民主集中制。有了这一组织体系,党中央才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党的核心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