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做一个有品行的人

人的品行不好,才能越大,对社会的危害越大,当然,他们最终也会付出惨重的代价。我们组织部门常讲,“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谨慎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我们只有做个堂堂正正的君子,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与尊重。怎么样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君子呢?

在1914年的清华学堂上,梁启超做了一场题为《君子》的著名演讲,他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勉励学子们养成君子人格。“君子”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经儒家学派的不断演绎、诠释而得以完善,成为中国人的道德典范。君子人格被历代知识分子所追慕,塑造了一批又一批中国的脊梁,挺立着中国人的精气神。对于今天的人们的人格养成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君子人格的养成要经历怎样一个过程呢?孔子这样简洁地表述他的认识:“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当前,我们可以对这四个方面进行现代诠释和转化。

(一)“志于道”

孔子所说的“志于道”就是指要找准自己所要走的道路。人的追求在于有一定境界,又不脱离实际,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纵观历史,凡是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胸怀大志之人。一个人无论头脑多聪明,多具才华,如丧失志向、迷失方向,终究一生碌碌无为。如果一个人没有半点追求,他就会觉得活着一点意义也没有,甚至不想活了,去自杀,当然如果一个人的追求太大了,不现实的话,他也会觉得活着一点意义也没有,也会不想活了,去自杀。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思想,一心想谋求官位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真正掌握点权力,能够按照他的意愿来行事,是在他56岁的时候,他在鲁国由大司寇代理国相职务,遗憾的是只做了3个月的时间。

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奔波一生,最后才发现自己原来是个教书的,弟子有三千,其中达者有七十二人,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成为东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论基础,这种贡献和地位不亚于古往今来中国每一位帝王。

我们在树立崇高远大思想的时候,是否结合实际正确衡量了自身的能力大小和外部环境呢?我们到底适合走哪一条志存高远的道路,我们得用心去衡量。

无论我们最终选择走哪一条志存高远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都不应该鼠目寸光。怎么样才算鼠目寸光呢?鼠目寸光就是一开口就讲困难,这样成长就会远离;鼠目寸光就是一付出就想回报,这样机会就会远离;鼠目寸光就是一做事就想个人利益,这样收获就会远离;鼠目寸光就是一合作就想自己如何不吃亏,这样事业就会远离;鼠目寸光就是一有起色就想谈条件,这样未来就会远离。

总而言之,我们要找准自己的道路,既要志存高远,又要切合实际,持之以恒地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一步一个脚印,这样才能踏踏实实走到最终目标。

(二)“据于德”

孔子所说的“据于德”就是指为人处世的行为要精当,不要伤害到别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揆诸历史,确乎如此。人在任何条件下,必须加强道德教化,并在工作与生活中实践伦理规范、道德义务。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翻译成白话文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接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摆脱不了。君子如果离开了德,又怎么能叫君子呢?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是背离德的,就是在最紧迫的时刻也必须按照德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会按德去办事的。”

培养君子人格,必须用道德滋润自己的心灵。一个人有道德,思想才能安定下来,为人处世才能精当,不然总想着歪门邪道,去走捷径,不仅能力得不到提升,一路上还是危险重重,如果犯法,必然进监狱。

我们大家都知道吸铁石有磁力,地球有磁场,其实我们人类也有磁场。如大家在睡觉的时候,还没有睡着,一个人不声不响地走到自己身边,全神贯注盯着你,这个时候,如果自己内心处于很安静的状态,自己会感觉得到,会立马睁开眼睛看他。

人的磁场很奇怪,如果没有道德修养,天时、地利、人和都将远去,你希望自己好运,就要祝福别人好运。一切美好,皆源于道德修养。

(三)“依于仁”

孔子所说的“依于仁”就是指要让内心充满爱,以自爱之心反省自己、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如今的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许多人丧失了爱的能力,整天怨天尤人,整天怨这个、怨那个、怨大家,结果是这个、那个、大家也都怨他,最终他也是越来越怨,越来越累,直到彻底身心疲惫而患疾病。

我们细心观察便发现,生活中一些能活到90多岁、100多岁的老爷爷、老奶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特别具有仁爱之心,这样,心态也特别平静,不会动不动就看这个看不惯,看那个看不惯,心情好了,相比之下,身体也会好得多。身心真正健康者,无一例外都具有仁爱的品质,反之,自私自利、斤斤计较,乃至杀戮心太重的人,最容易患身心疾病了。

因此,我们要激发人的自爱与爱人之心,让爱回归内心,这是培养君子人格的重要途径。我们不仅要爱家人、朋友、同学和同事,还要爱党、爱国、爱人民。在工作和生活中,做中国共产党事业的忠诚信仰者和坚定捍卫者,很乐意地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智慧和力量,并努力做到体恤体谅弱者、宽容他人、礼让他人、关爱他人。

(四)“游于艺”

孔子所说的“游于艺”就是指要以轻松活泼的姿态去品味人生,悠然地嬉游于各种艺术、技艺的享受中。一些人批评儒家讲道德过于严肃呆板,缺乏轻松活泼的一面。其实,孔子的生活与生命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艺术的情调,他精通乐理,非常会弹琴,经常用音乐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抒发心情。今天的人们往往重视实用技术的训练,漠视艺术的修为、情操的陶冶,这样的生活是非常无趣的。

业余时间,我们可以和同学、同事、朋友、亲人一起多参加一些积极健康的活动,比如打球、旅游、钓鱼等等,既有益健康又提高生活趣味,这样才是精彩的一生。

中国文化最讲究“知行合一”,要达到“君子人格”的境界,绝非单纯的道德说教所能奏效,必须将道、德、仁、艺等完美结合起来,就是做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样才能培养出内心坚强而柔美的现代君子,这样才能做一名“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德才兼备的党员干部。 mWnjSYo9OGWq5DeKYUB0c589TzaVFvbHNisaBgQ+M2qML8xQ0oxrJELzADIzt8S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