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厅服务员对于客人所点的菜品,尚未上菜的比已经端上的菜名记得更清楚。在餐饮服务业工作的读者应该很容易理解。
因此,当时在苏联(俄罗斯)的布尔玛·蔡格尼克进行了一项实验,他让受测者玩拼图。
实验分为两组:一组中断拼图过程,另一组则不打断。最后不论拼图是否完成,中断的那一组对于拼图相关的记忆都更为清楚。
对于没有达到目标的课题,记忆会比已经达成目标的课题更深刻,这就是“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对于为了达成目标所采取的行动,人们会感到紧张。然而,随着任务的完成,这种紧张的感觉就会消失。持续一定的紧张感,更容易唤起记忆,因此当目标尚未达成,记忆也就会保持下去。
一旦达成目标,大脑就会判断这个目标的细节已经不再需要记住,相关记忆也就会跟着消失。对于我们的大脑来说,紧张感是衡量是否需要记忆某事的尺度,当目标达成,紧张感消失后,大脑就会自动将其判定为不需要的信息。
图2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
试着应用吧!
遇到无法顺利进行的工作时,试着先暂停一下,再回来继续做!你会发现,自己对未完成事项的记忆和理解,甚至超过了已完成的事项。
布尔玛·蔡格尼克(Bluma Zaigarnik)
成长于苏联的心理学者、精神医师。1927年在柏林大学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教授的指导之下,进行了一项关于尚未达成目标的事项的记忆情况研究。结果发现,人们对于尚未完成的课题比已经完成的更容易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