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诗圣初诞

巩县才子,生于世家

在大唐盛世的繁华岁月里,公元712年,一声婴儿的啼哭划破了河南巩县杜家的小院。这个新生儿,就是后来的诗圣——杜甫。他的降生,为盛唐的文化世家增添了一份新的希望,仿佛有一颗璀璨的文学之星,即将在这片沃土冉冉升起。

杜甫出生的家族,乃是京兆杜氏,一个在唐代声名显赫的北方大士族。京兆杜氏,与京兆韦氏并驾齐驱,共同构成了唐代北方士族的两大巨擘。人们常以“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来形容这两大家族的尊贵与显赫,这不仅仅是对他们地位的一种赞誉,更是对他们影响力的一种生动描绘,足以让人窥见杜氏家族在当年的无上声望。

追溯杜甫的家族渊源,其远祖杜周,在西汉时期便是一位风云人物。他身为汉武帝时期的酷吏,以严谨的法治、铁腕的手段著称于世,其威名之盛,一时无两。而杜周之子杜延年,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辅佐汉宣帝,智勇双全,为汉朝的中兴立下了不朽的功勋,被誉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其事迹传颂千古,成为杜氏家族的骄傲。

岁月流转,杜甫的先祖们历经沧桑,辗转各地,最终迁居到了襄阳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后来,杜甫的曾祖父任河南巩县县令,他们这一家从襄阳搬到了巩县,到了杜甫,已经是第四代了。虽然出生在巩县,但杜甫在诗中常自称“京兆杜甫”,这不仅仅是对他祖籍的一种简单认同,更是对家族荣誉和传统的一种深情传承。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被誉为“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他性格豁达、为人豪爽、不拘小节,常常与文友们把酒言欢、畅谈诗赋。在为官之道上,杜审言虽然身处官场,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文人的赤子之心。他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进谏,常常因为言辞犀利而得罪朝臣。

杜审言虽然在仕途上颇为失意,但他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却从未改变。他的诗作,既有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好,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他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便是其中的佳作。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诗中,“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宦游之人对早春物候变化的敏感与惊喜,我们仿佛能看到杜审言站在早春的田野上,望着新生的绿叶,心中涌动着对生命的敬畏与对未来的期待。而最后一句“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一句,则点出了他因为远离京洛,在外宦游多年而对人生漂泊、期待归返的感慨。

杜闲,杜甫的父亲,虽然并未如杜甫的祖父杜审言那般在文学上留下耀眼的诗篇,却以勤勉为官、正直无私的君子形象赢得了百姓的尊敬。杜闲在工作上勤勉尽责,无论身处何职,都尽心尽力地为民服务。在处理政务时,他坚持公平公正,从不徇私舞弊,也赢得了同僚和下属的敬佩。除了工作,杜闲也有自己的爱好。他喜爱读书,尤其钟爱诗词歌赋,常常在闲暇之余,捧卷细品,陶醉其中。这种对文学的热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杜甫,使他在幼年时期就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杜闲的心里,教育子女是头等大事。他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和才华,常常亲自教导他们读书识字,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杜甫的母亲出身于清河崔氏,这是个在唐代极具声望的北方大士族,与京兆杜氏一样,清河崔氏也是唐代士族中的佼佼者,其家族背景深厚,影响力广泛。清河崔氏,源自春秋时期的齐国,是姜姓崔氏的一支。自魏晋以来,清河崔氏便一直是门阀世家,是朝廷取士的重要组成部分。到了隋末唐初,科举制度尚不成熟,清河崔氏等门阀世家在朝廷中的地位更加显赫。在唐代,清河崔氏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并称为“五姓七望”,是当时最为尊贵的七大士族之一。清河崔氏在唐代先后出现了12位宰相,其家族成员在政治、文化等领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正是在家族的熏陶下,杜甫逐渐成长为才华横溢的巩县才子。 uguHaIBgn7r114IlQebDpXyDoofYhOKjCJ3ae2S/AzdF8MKOro6VAPyk8zI/cZr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