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裘马轻狂,一览众山小

杜甫的父亲杜闲,此时正担任兖州司马一职,坐镇于齐州的兖州(今山东省济宁市的兖州区)。在唐代官制中,州司马是州一级地方政府的重要佐官,是刺史的得力助手,位列“上佐”官员之一,其地位仅次于刺史。兖州,作为唐代山东地区的重要州府,人口繁盛,经济蓬勃发展,依据开元十八年,也就是730年的行政区划标准,有四万户以上人口规模的被划定为上州。因此,杜闲所任的兖州司马,官阶为从五品,可谓位高权重。

州司马的职责繁重而多样。杜闲需协助刺史处理州内的民政、司法、财政等政务,确保各项事务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军事方面,他要负责地方的军事防务,包括招募士兵、监督训练、维护军事设施,以保障州内的安全稳定。此外,州司马还承担着文书工作的重任,负责起草和整理州内的各类文书,并监督各县的行政工作,确保政令畅通无阻。在刺史缺员或因事外出时,杜闲更是要代理州内事务,独当一面。值得一提的是,州司马还可能担任监察官的角色,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廉洁和效率,确保官场风清气正。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杜闲还可能参与地方的司法审判工作,为百姓伸张正义。

杜甫这次游历齐赵之地,正好可以前去探望父亲,与父亲共享难得的相聚之乐。同时,他也希望借此机会散散心中的郁闷,寻找新的生活方向。而杜闲作为兖州司马,经济条件较为优越,能够为杜甫的漫游提供坚实的物质支持。

抵达兖州后,杜甫登临兖州城楼,望着脚下这片繁华的土地,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感慨,遂挥毫泼墨,创作了《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这首诗记述了他登上南楼放眼远眺,只见飘浮的云彩连接着海边和泰山,广阔的平原一直延伸到青州和徐州,而孤零零的山峰上还残留着秦朝的碑文,荒废的城池里只剩下鲁国的宫殿遗迹。杜甫一方面被眼前的壮丽景色所震撼,另一方面也被历史的沧桑所触动:这里自古以来就充满了古老的气息,我独自站在这里眺望,心中不禁感慨万千,犹豫不决。他在这眼前的景色中,表达了对自己未来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深沉反思。

在漫游齐赵的漫长旅途中,杜甫的命运之舟在兖州附近的汶水之畔悄然靠岸,仿佛冥冥之中指引着他驶向了另一段珍贵的缘分。那是个风轻云淡的日子,杜甫在这片风景如画的河畔意外地结识了高适——那位日后以边塞诗名扬四海、令无数读者心潮澎湃的诗人。

高适出身于渤海之地(今河北景县一带),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家境贫寒、生活困顿中度过的。那些日子里,他常常为了生计发愁,有时甚至连一顿饱饭都成了奢望。然而,生活的艰辛并没有磨灭他的志向和才华,反而激发了他对世界的深刻洞察和对文学的无限热爱。在与杜甫相识之时,高适尚未入仕,正身处漂泊不定的境遇之中,他在汶水一带的主要活动便是游历山川、漂泊四方,一边欣赏大自然的壮美,一边试图寻找能够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

杜甫与高适的相遇,仿佛是两颗孤独灵魂的碰撞,他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从诗词歌赋的韵律之美,到人生理想的宏伟蓝图;从国家大事的风云变幻,到民间疾苦的切肤之痛,他们的话题广泛而深入,彼此的心灵在交流中产生了深深的共鸣。

岁月流转,高适后来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努力,终于成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官至高位,他的名字和作品被后人传颂。而杜甫,尽管一生仕途坎坷,但高适在他职业生涯中的某些时刻也给予了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他们的友谊,超越了世俗的功利和地位的差异,成了彼此生命中非常宝贵的财富。

在这次漫游的旅程中,杜甫的脚步踏遍了齐赵大地的山川河流,他的心灵在自然的壮阔与人文的深厚中遨游,终于,在那一日,他踏上了泰山的石阶,一步步向着那云雾缭绕的山巅攀登。泰山,这座自古以来便被无数文人墨客敬仰的圣山,以其巍峨之姿,见证了杜甫内心世界的澎湃与激荡。于是,那首千古流传的《望岳》便在杜甫的胸中油然而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字里行间,不仅是对泰山雄奇景色的描绘,更是杜甫胸怀壮志、欲展宏图的心声吐露。

泰山也为杜甫带来了一段缘分。苏源明,这位初名苏预的学者,已在泰山沉浸书海多年,他选择在这片灵秀之地,以山川为伴,以经史为友,默默耕耘着自己的学识与理想。苏源明本是京兆武功人士,自幼孤苦,却志存高远,为了求学求知,他毅然决然地在泰山度过了十个春秋。

当杜甫带着对世界的好奇与对文学的热爱,漫游至泰山时,两人的相遇仿佛是命中注定。在那山巅之上,或是在某处幽静的书斋旁,杜甫与苏源明,两个才华横溢的灵魂,因对知识的共同追求,因对人生理想的相似憧憬,结下了不解之缘。

岁月如梭,虽然日后的命运将两人引向了不同的道路,但那份在泰山结下的友谊,就如同泰山之石,坚不可摧。杜甫在后来的日子里,时常怀念起与苏源明共度的时光,那份情谊,化作了他笔下的《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在这首诗中,杜甫深情地回顾了苏源明的一生,从他渊博的学识到他高尚的品德,每一句都饱含着对老友的敬仰与怀念。而《怀旧》一诗中的“地下苏司业,情亲独有君”,更是杜甫对苏源明无尽的思念与追忆,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对那段珍贵友谊的深深眷恋。

杜甫的足迹延伸至历史悠久的邯郸古城,以及风景如画的青州之地。在邯郸,那座承载着往昔辉煌的丛台之上,杜甫放声高歌,他的歌声穿越时空的长廊,与古人的壮志豪情交相辉映。风,轻轻拂过台顶,似乎也在聆听这位年轻诗人的心声,他的歌声里,既有对历史的沉思,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每一句都饱含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在青州,杜甫在青丘附近的山林间游猎,他的身影穿梭于葱郁的林木间,在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中,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洒脱。箭矢破空,非仅为猎取,更是对自我意志与技艺的磨砺,每一次拉弓,都是对生命力量的颂歌。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杜甫不仅体验到了狩猎的乐趣,更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了心灵的慰藉,激发了无数灵感的火花。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杜甫在青州期间,与任城的许主簿结下了不解之缘。两人一同漫步于南池之畔,池水潺潺、柳丝轻拂,一派宁静祥和之景。此情此景之下,杜甫文思泉涌,创作了《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一诗。诗中不仅描绘了南池之美,还抒发了与友人相知的喜悦以及他的思乡之情。

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有两首诗也是作于此次漫游齐赵期间——《画鹰》和《房兵曹胡马》。《画鹰》一诗,杜甫以素练为纸、风霜为墨,将一只苍鹰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首诗开篇便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苍茫壮阔的画面。接着颔联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苍鹰的凶猛与机警展现得淋漓尽致。颈联进一步突出了画鹰的逼真与生动,仿佛它随时都会从画中飞出,直击长空。最后,尾联以豪迈的笔触,表达了杜甫对英勇无畏、追求自由的向往。

而《房兵曹胡马》一诗,则是杜甫对一匹来自大宛的名马的赞美: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首联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点明了马儿的来历与特点。颔联通过生动的描绘,将马儿的矫健与迅捷展现得栩栩如生。颈联表达了杜甫对马儿的信任与依赖,他认为这匹马儿足以成为他生死相依的伙伴。尾联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杜甫对马儿未来无限可能的期待与憧憬。

最后,这段长达几年的漫游齐赵之旅终于在741年缓缓落下了帷幕。这几年,对杜甫而言,是心灵与身体的双重旅行,是他文学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无论是《登兖州城楼》的视野开阔,还是《望岳》的壮志凌云,抑或是《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的温情脉脉,又或是《画鹰》与《房兵曹胡马》的万物展灵,无一不彰显着青年杜甫的意气风发。而他的人生,又会在这意气风发中,迎来怎样的际遇呢? ybflMV7QS5KKU0ZOAtmXr/AGdaTTz4Kc/j+yRFnhuGCFLkddL+Rg4jxSyw+k3Fp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