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快意漫游

求仕之路起,青年志始行

在封建时代的漫漫长河中,“出游”这一行为承载着无数士子对仕途的渴望与梦想,形成了一股历久弥新的热潮。无数文人墨客踏上征途,以游历四方为径,寻求机遇、磨砺心志,期望在广袤的天地间书写自己的传奇。

早在杜甫之前,就有诸多先辈以此途径开启了自己的辉煌生涯。东汉末年的孔融,年少时便以才学闻名,他游历四方,广交名士,其才情与胆识最终赢得了曹操的赏识,虽然后来因性格刚直不阿而遭不幸,但其出游求仕的经历成为后世佳话。再如魏晋时期的阮籍,他放荡不羁、以酒为伴、游历山川,其独特的个性与才华,在出游中逐渐为人所知,成为“竹林七贤”之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与故事。

时至盛唐,出游求仕的风气依旧盛行。盛唐时期国家安定、经济繁荣、四海升平,为士子们的出游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保障。在这个时代,百姓安居乐业,道路畅通无阻,盗贼罕见,士子们无须担心个人安危,可以安心游历四方。繁华的城市,宁静的乡村,壮丽的山川,潺潺的河流,都成了他们出游途中的美景,激发了他们内心的豪情壮志与创作灵感。

并且,在当时,除了科举之路,凭交游结交名士与权贵、扬声誉,通过干谒寻求入仕是另一条通往仕途的重要途径。唐朝的选拔人才制度,虽然以科举为主,但并不意味着这是唯一的出路。许多有识之士深知,科举之外,人脉与声誉同样重要。通过出游,士子们可以结识各地的名流雅士,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从而获得他们的推荐与赏识。这种方式虽然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但在那个时代,却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并且行之有效的途径。

白居易,这位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的文学巨匠,年轻时也曾四处游历,他广为人知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便是在游历途中所作。其才华早露,最终通过科举步入仕途,成为一代文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杜甫,这位后来被誉为“诗圣”的伟大诗人,在他的青年时期,也踏上了这样一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出游之路。

731年,19岁的杜甫出游郇瑕。郇瑕地处山西临猗一带,这里曾是晋国的繁华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有学者推测,杜甫出游郇瑕的原因是河南洛阳的洛水泛滥成灾,致使房屋倒塌,河里的船只沉溺了不少,就连坚固无比的永济桥都被冲垮了。杜甫在这场严重水患的影响下出了趟远门。在这次出行中,他结识了韦之晋与寇锡,而更多关于他出游郇瑕的具体细节,留存下来的信息就比较少了。

这一年的出游郇瑕只是序章,而真正的漫游,即将开始…… MLIWN6G0AzXzFjU6aYQwVTj9giUQknQpTMJ2jeNYPOLoE0CcswtRm33gzdDMXTy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