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嘻嘻看到长河边有一个地方璀璨生辉,闪着忽明忽暗的光。
小墨看到她眼中的疑惑,便说:“这是秦朝。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实,除六国之外,秦朝还征服了东南百越、西南夷人,设置郡县与官吏,并派去大量汉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居民居住,加强了民族的统一与融合。”
“说到这里我就有疑问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少数民族,是好事还是坏事呢?人家不想归你管,你偏要管人家,所以荆轲要刺杀秦王。依我看,想杀他的人可多了去了!”乐哈哈一副义士模样。
小墨耐心地解释:“从历史发展来说是好事。你知道吗?春秋时期,中原大地上曾有140多个小诸侯国,诸侯割据,战事频发。整个春秋战国就是一个巨大的战局,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而这些战争伤害的可全是老百姓啊!所以用武力统一,是让人放下武器的最好解决方案。”
在春秋战国诸侯并立、战争纷杂的背景下,各阶层纷纷派出代言人,为自己的利益和要求摇旗呐喊。一个代言人肯定势单力薄,于是他们著书立说、招揽门徒,派别之间辩论不休,形成思想上“百家争鸣”的繁荣气象。
儒家和道家是其中两大学术流派。
儒家的两位开创者是孔子和孟子,代表作有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道家的两位开创者是老子和庄子,代表作有《道德经》《庄子》。
此外,还有法家、兵家、墨家、纵横家……
先秦散文
各个派别代表人物的散文与历史散文,统称为“先秦散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秦统一后在全国设立郡县,并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为文化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惜的是,秦朝是一个短暂的朝代,很快就被汉朝取代。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方机构,负责把民间的歌谣或文人的诗采集回来配上音乐,以备在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可以理解为汉朝的“中央音乐学院”。
乐府收集回来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后的一种新诗体。
汉朝皇帝没有“微服私访”这一传统,他们可以通过乐府演奏的曲子,了解民间百姓的生活状况。
说到乐府诗,你们还学过呢!
啊?我可不知道。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哎呀,如果写诗都像这样简单的话,我也能写呢!
“这首诗虽然简单,却算得上采莲曲的鼻祖。它主要描写采莲时,采莲人观赏鱼戏莲叶的情景,呈现出活泼、自然、生动、有趣的画面。读起来清新自然,朗朗上口,给人一种轻松惬意的感觉。”小墨进一步解释。
这时候,乐嘻嘻看到历史长河中有两粒沙子在闪动,璀璨得像两颗夜明珠。她碰碰小墨的胳膊,问道:“这两颗沙子,有什么玄妙之处吗?”
“这里代表‘乐府双璧’,分别是《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全诗300余句,1700余字,是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这首诗以汉朝一个真实的故事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婚姻悲剧。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被强行分开,二人最后双双殉情化为鸳鸯。这首诗体现的是当时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追求,歌颂了反抗压迫的精神。
比如,诗中有这样两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著名的乐府诗,如《长歌行》《十五从军行》《东门行》《陌上桑》《鸡鸣》……这些诗中,关于爱情婚姻的诗占有很大比重,此外就是对战争的抨击与厌恶。
乐府诗对后世诗歌的影响很大,甚至可以与《诗经》《楚辞》形成鼎立之势。它所开创的五言诗体,一直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汉赋是什么?”乐哈哈对这个新名词一头雾水。
在这里还要说明的是,汉朝的一些文人把《离骚》看作“白月光”,仿照《离骚》的语言特征,开创了一种新的文体——汉赋。
赋
赋,是一种有韵的散文。它最早产生于战国后期,兴盛于汉朝。它用华丽的语言,夸张的手法描写事物。
汉朝时有个写赋很厉害的人,叫司马相如,他曾经写过一篇《子虚赋》。
文章主要讲一个叫子虚先生的楚国人,跟随齐王去打猎。齐王想了解楚国的情况,子虚就大吹特吹,把楚国夸得地大物博。齐国的乌有先生不服气,也吹了一番牛皮。因此,产生了“子虚乌有”这个成语。
《子虚赋》其实是一篇拍马屁、哄天子开心的文章,表现了汉朝的宏伟气魄,但它也标志着汉大赋(汉赋的一种)的完全成熟。
“写赋须使用大量修辞手法,需要对古典书籍了如指掌,所以写赋的都是大文人、大学士。”小墨补充道。
“这样来说,汉赋与乐府诗其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汉赋高大上,乐府诗接地气。”乐哈哈总有他独特的理解。
小墨点点头,二人正要继续讨论时,听到乐嘻嘻叫道:“快来看啊,这是什么?”
要点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