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赵明相识已20多年。他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
他曾是关注科技领域的优秀媒体人,给我做过多次专访,并将我的创业故事写进其著作《企业家的逻辑》里。
他也是较早转型到互联网企业从事品牌、市场工作的媒体人。在那个互联网崛起、混战的年代,他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传播经验。
后来,他受邀加入奇虎360,担任企业传播高级管理职位,带领360市场公关团队打过不少硬仗,和我、和360一起经历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即便他后来离开360,我们的联系也从未间断,交流的话题大多跟品牌传播有关。如今,他邀请我为他的新书作序。看了他的书稿,我觉得很有意思,便欣然答应了。
与其说这是一本研究传播理论的书,不如说是一套企业传播的实战方法论。作为依然奋战在传播一线的老将,赵明用新的视角剖析传播理论,将自身多年积累的传播经验与理念融入其中,娓娓道来,让人意犹未尽。我也借着作序的机会,与大家分享我对传播的一些想法和心得。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最重要的两大功能是创新和营销。我的理解是,企业既要做出比较牛的产品,又要让消费者知道有这样的产品。如果说产品是“1”,那么传播则是后面若干个“0”。
我们回看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成功的企业都是非常重视传播的。在传统媒体几乎垄断信息渠道的时代,企业邀请媒体专访、报道,让自家产品、老板上电视,都是非常有效的传播手段。但随着播客、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社交媒体的出现,传统市场公关那一套传播方式的作用在逐渐减弱。马歇尔·麦克卢汉说,印刷术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而电子媒介则进一步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如何借助新的媒介推广产品、传播品牌,与用户形成有效的交流,是每个企业和企业家面临的新课题。
赵明的新作置身于当下互联网的语境去探讨传播,与时俱进。比如,书中“短视频时代的逻辑重构”“直播带货新通路与个人IP”等内容,让我产生了共鸣。
很多人关注到我在短视频平台上出售自己的迈巴赫,因此调侃我“不务正业”,在短视频平台“厮混”当网红。其实我根本不是要当网红,而是要做流量、做IP,为自己的企业和产品代言,同时为行业发展做科普工作、摇旗呐喊。因为我的视频,更多人开始关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关注人工智能(AI)。我在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内容,更多是与AI和安全相关的,很多人因此知道360在做AI,这对360在AI领域的对外合作上起到了很好的推广作用。本质上,我也是在做市场和公关的工作。这跟20年前企业家上杂志、上报纸、上电视,10年前企业家开微博与粉丝线上互动是一样的,只不过如今时代变了,短视频成为新的主流媒介渠道。选择新的媒介来发挥影响力的企业家也不止我一个。埃隆·马斯克收购了推特(后改名为“X”),将其变成了他的“市场部”,他只要发一条推文,全世界就有数以亿计的人知道他想做什么。小米的雷军、华为的余承东,他们早已是大神级别的“网红”,他们躬身入局,至少帮助自己的企业节省了数十亿的广告费。归根结底一句话,用户在哪里,流量在哪里,企业和企业家就应该在哪里。
当然,我并不认为所有企业家都一定要开设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但企业家对如今新互联网时代的传播认知,往往决定了企业面对公众沟通的方式。很多企业想闷声发大财,没有及时建立与公众、用户沟通的渠道,在面对舆情危机的时候往往有苦难言。如果不主动与公众、用户沟通,他们的误解可能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平等地交流,才是这个时代“传播的逻辑”。
传播媒介发生变化,传播策略和手段也要随之改变。传播的逻辑,不是简单的信息推送的逻辑,而是要在企业、品牌与用户之间建立情感和价值认同的纽带。用户渴望参与、渴望表达、渴望被尊重。
如何在这个新的时代做好传播,这本书提供了一些解法。
希望每一位读者在翻开此书后,都能收获对传播全新的认知和深刻的理解。
360集团董事长、CEO 周鸿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