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在你的成长道路上,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生活中,你一定会遇到一场又一场遭遇战,不打招呼,没有彩排,突然发生。可能是业绩突然大幅下滑,可能是产品次品率大幅上升,也可能是投诉突然变多,等等。

当你遇到这些突如其来的遭遇战时,会如何面对?

普通和优秀的差距,就体现在应对方式上。一个人优秀或不优秀,要看他是如何解决问题的。

普通人只能看到现象,而优秀的人总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经验不靠谱

如何才能像优秀的人一样解决问题呢?凭经验吗?二战期间,盟军的轰炸机损失很大,少部分返回来的飞机机翼上也布满弹孔。盟军决定在有限的条件下给飞机上的部分位置加装钢甲,以保护飞行员的生命,提高战斗力。可是加在哪里呢?凭经验,既然机翼上满是弹孔,那最需要加固的部分应该是机翼。于是,司令决定,加固机翼。

这时,一位担任盟军顾问的统计学家说:“司令,你看机翼中弹的飞机还能飞回来,也许正是因为机翼很坚固。机头和机尾一旦中弹,飞机就飞不回来了。”

司令大惊,赶紧派军队去战地检查飞机残骸。果然,被击落的飞机,都是机头、机尾中弹。飞回来的飞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被击落,只有被击落的飞机才知道。但是,被击落的飞机已经永远无法开口了。

普通人凭经验,决定加固机翼。但是优秀的人会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知道那些被击落的飞机应该是由于机头或者机尾中弹。

凭经验,有时真的不靠谱。

有人会说,这是“幸存者偏见”,是因为统计的样本不够多。只要在分析问题时、寻找成功经验时考虑得再全面些,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真的是这样吗?“成功经验”真的都靠谱吗?

以企业为例。很多企业管理者在企业遇到问题时,会习惯性地去学习其他企业的经验,尤其是行业内顶尖的企业。在他们看来,这些企业做什么都是对的,都值得他们学习。这些企业总结出来的方法论,也总让他们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但是,这些所谓的“成功经验”,有时可能并不靠谱。

多年前,作为一名微软员工,我有时会被邀请去分享微软开发软件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经验是:一名开发人员配备两名测试人员。许多人听完表示醍醐灌顶,说微软这么强大,原来是这样开发软件的啊。

当时有人甚至问我这样的问题:“你们微软的员工都用什么牌子的牙膏?”我愣住了,从没想到在商业分享中会被问这样的问题,但还是礼貌地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别人用什么牌子,反正我自己用的是黑人牙膏。”这时,我看到提问者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好像在说“原来微软员工用的是黑人牙膏啊!怪不得这么厉害”。

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真事儿。

这很可笑,牙膏和成功,有因果关系吗?但很多人就觉得,微软这么厉害,做什么都是对的,每一个员工都值得“哇”地大声尖叫,每一次分享都值得细细品味和研究。

大约10年后,我再和别人分享“一名开发人员配备两名测试人员”的方法,很多人已经开始鄙夷微软了。那个时候,微软的衰落成为他们脑海中既定的事实,一种不可驳斥的结果。在他们看来,微软已经过时了,说什么都是错的。一名开发人员配备两名测试人员?太浪费资源,太不敏捷,太没有效率……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当我们遇到问题,试图找寻解决办法的时候,常常迷信别人的成功经验。别人的成功经验固然重要,但是他给你分享的真的是让他成功的经验吗?适合不适合我们呢?

不一定。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我建议你在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采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的方法。

假设-验证-结论-调整

什么是“假设-验证-结论-调整”?就是在遇到问题时,先大胆假设,然后去验证,得出结论,最后根据结论做出调整。

回到前面的“给飞机加装钢甲”的案例。为了解决给哪个部位加装钢甲的问题,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法模拟一遍(见图2-4)。

图2-4 “假设-验证-结论-调整”法

假设:应该给机翼加装钢甲。

验证:看被击落的飞机是不是机翼上弹痕多。

得出结论:被击落的飞机头部和尾部中弹多,给机翼加装钢甲作用不大。

根据结论做出调整:应该给飞机头部和尾部加装钢甲。

这就是“假设-验证-结论-调整”这个方法论的简单应用。运用这个方法,我们就能找到,到底应该给飞机的哪个部位加装钢甲。

这个方法的本质就是,为了印证假设,而不辞辛苦、不嫌麻烦地去验证假设,然后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

就事论事

在运用这个方法时,我建议你要注意一点:就事论事,不要被立场左右。

比如,公司的新产品卖不出去,于是各部门领导一起开会讨论,到底是什么原因。产品部门说是销售没做好;销售部门说是广告打得不够响,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产品;市场部门说是公司给的预算不够,而且产品有瑕疵,精力都用在解决投诉等公关问题上了,质量部门没把好关;质量部门说是生产部门没有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这种扯皮、踢皮球的现象在很多公司内部经常出现。

这样的扯皮会,无论开多久都达不成共识,也找不出解决方法。可我们开会讨论,不就是为了解决公司的新产品为什么卖不出去这个问题吗?又不是开追责大会,必须找出一个部门来承担责任。所以,为了能真正解决问题,所有人都要秉持就事论事的态度来分析问题。

假设销售没做好,那么我们就要去验证,是所有销售人员都卖得不好,还是只有一部分销售人员卖得不好。如果有接近一半的销售人员业绩还不错,那么说明不是新产品的问题,也许是新产品的销售方法、话术等还没有培训到位。

我们可以逐一去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然后做出调整。

运用这个方法一定要从事实出发,就事论事,而不要被自己和他人的利益、立场所左右。因为事实更可靠。

小提示

我们常说“眼见为实”,经验很重要。很多情况下,确实如此。但有时,我们看到的表象或者经验会欺骗、迷惑我们,让我们看不透事物的本质。

所以,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抛弃经验,放弃想当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抱着空杯心态去看问题。

二是运用“假设-验证-结论-调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得出结论,最后做出调整。

三是不要被利益、立场所左右,要就事论事。

能做到以上三点,再复杂、再烦琐的事,你也能抽丝剥茧,洞察本质。 vfSBFtb2b+izXfBTSROQZn7DTLpnfE8u1RMt0Xq2TLzVVJzOHjM4cbzvGczJF0V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