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业十三年(617),隋朝的统治已如风雨飘摇中的破船,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李渊时任太原留守,也在暗中蓄势待发。
李渊的家族世代为官,他本人更是仕途顺畅,曾任多地刺史,深得民心。然而,时局的动荡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隋炀帝东征高句丽失败,国内民怨沸腾,加之各地灾荒频发,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李渊次子李世民年少英武,早已洞察天下大势,他力劝父亲起兵反隋,共谋大业。
晋阳是天下精兵处,自然而然地成了李渊起兵的起点。五月,李渊以防御突厥为名,秘密集结兵马,同时暗中与各地豪杰联络,准备一举起事。他深知,起兵之事关乎身家性命,必须谨慎行事。裴寂为了推动李渊起兵反隋,决定利用晋阳宫设宴的机会,对李渊实施美人计,李渊深知自己与宫眷同寝罪名的严重,又考虑到隋炀帝对李氏宗族的猜忌,以及当时天下大乱的局势,最终下定了起兵反隋的决心,并趁机将不愿起兵的副留守王威、高君雅擒获,迅速稳定了晋阳的局面。七月,李渊发布檄文,历数隋炀帝的罪状,宣布起兵反隋,一时间,应者如云。他率领大军,南下攻取长安,沿途所过,秋毫无犯,深得民心。李渊大军兵临长安城下,守城隋军望风而降,长安这座隋朝的国都,就这样轻易地落入了李渊之手。
占领长安后,李渊并没有急于称帝,而是拥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自己则以大丞相的身份总揽朝政。此时的天下尚未完全平定,过早称帝只会树敌更多,这一举动为他争取到了更多的支持和时间,然而,隋炀帝的死讯传来,彻底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平衡。大业十四年(618)三月,江都兵变,隋炀帝被宇文化及缢杀,隋朝彻底灭亡。五月,李渊在长安即皇帝位,国号唐,年号武德。他封李世民为秦王,委以重任,共同治理这个新生的王朝。
从晋阳起兵到定鼎天下,李渊用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一历史性的转变。他的开国之路,不仅是他个人的传奇,更是唐朝辉煌的起点。从此,一个崭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唐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在李渊的带领下走上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