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田野,需要具备很多技能,比如速记、认路等,其中有一项技能是你在去田野之前极容易忽略,却又至关重要的,那就是伸缩胃技能。所谓“伸缩胃”,即可大可小的胃,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前者。事实上,在田野里你是很难饿着的,反而可能会遇到另一种“苦”——吃不下。
在西藏盐井村做田野的那些天,我就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吃不下。
一天早上,我吃过早饭后去盐井教堂做弥撒,在途中认识了一位老奶奶,被她“捡”回了家。到客厅一坐,她就端出一大盆青稞饼、酥油茶和一碗似乎是在柜子里放了一夜的酸菜鱼,热情地叫我吃。我已经吃过早饭了,加上看见那成群的苍蝇盘旋于饭菜上,着实有点瘆人,所以我并不是很想吃,但因为刚和她认识想留下好印象,只好硬着头皮吃了下去,并答应她下午再来找她玩。
中午吃过午饭,我拎着礼物回来找她。结果,找了半天没找到,被另一个半路遇见的奶奶“捡”回家去了。这个奶奶也是带我到客厅坐下,并二话不说倒上酥油茶泡奶渣,然后给我盛了一大碗白饭,并把一盘大概是中午吃剩的青椒肉丝重新炒了炒,端给我吃。我只好硬着头皮吃了下去。也就是说,这一天我吃了两顿早饭、两顿午饭。哦,对了,坐了一会儿之后她又给我吃了苹果和高压锅煮羊腿。
第二天傍晚,我需要步行四公里去村里参加葬礼,出发前我吃了一堆能量充足的零食。走到逝者家之后,主人招呼我进了客厅,让我跟一群正在喝酒的老人们并排坐着,然后给我倒了一大杯加糖的青稞酒、一碗酥油茶、一大碗米饭和一盘吃剩的青椒肉丝(是的,又是青椒肉丝)。我看着这碗饭和这盘青椒肉丝,感到一丝震惊。不过,在老人们热情的注视下,我再一次硬着头皮吃了下去。这一天我吃了两顿晚饭。
第三天是出殡的日子。下葬完毕后,我们回到逝者家中吃饭。这一次,我们并没有提前吃过午饭。不过,我们还是大意了,因为这一次我们吃的是加加面。
所谓“加加面”,就是一边吃一边加的面。每次只加一小碗,所以即便饭量小的人也能吃好几碗。据称,盐井历史上吃“加加面”的最高纪录是一连吃了一百三十多碗(也有说法是一百四十或一百二十碗)。如果你能够打破这个纪录,将会得到丰厚的奖品,即“一百头牦牛,以及一位卓玛(如果你是男性)或一位扎西(如果你是女性)”。当你吃面时,负责加面的人端着碗、弓着腰站在你面前,伺机而动。只要你碗里的面吃得差不多了,他们就“嗖”地一下,把面加在你的碗里,留下一脸诧异的你,只能乖乖地把这一碗也吃掉。你尚未吃完时,“嗖”地又被加了一碗。
更糟糕的是,这一天的加面人中有一个身手异常灵活的小男孩,他甚至不顾你的面有没有吃完,只要你的脸和碗之间露出了缝隙,他就立马把面加了进来。我的同伴就这么中招了,于是最终她比我多吃了一碗。这一天我们只吃了一顿午饭,但是胜似两顿。
诚然,主人主动拿东西请你吃,是好客与爱的表现。从先民时代以来,分享食物就是拉近人与人距离的不二途径。在田野里,你会不断地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结为朋友,所以你也会不断地被各种人喂食各种各样的东西。为了做好田野调查,你要么学会拒绝,要么就做好吃到撑、吃到吐的准备。
各位正在做田野或是正在去做田野的路上的朋友,祝你们有个好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