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有机”食品的“污秽”叙事

张振伟(云南大学)

2010年元旦后,得益于“云南大学东南亚民族志”系列项目的资助,我有机会到缅甸掸邦第四特区靠近中缅边境的阿卡人村寨那多进行田野调查。如今,《在国家边缘》这本书也已出版,但发生在那多寨里的一些事仍令人念念不忘。

进入那多之前,介绍人就在不断向我渲染那多寨的穷困、懒惰以及充斥毒品和疟疾的风险。对我而言,那时的那多寨真是一个想象的异邦。出生于农村的我,自信经历了穷困生活,对将要到来的田野生活,其实是怀着三分期待、三分刺激、三分浪漫,再加上一分若有若无的忧惧。可是待真正进入那多,生活一段时间之后,我才更加深刻体会到,生活在教你一些事情的时候,其实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

那多给我感触最深的是村民的穷困。仅从吃饭这件事上讲,在那多寨住的一个月当中,我每顿饭的饭量从刚到时的一小碗,到临走时的两大碗。原因无他,实在是除了饭再没有其他油水可弥补每日的能量消耗。所幸,我住在村中数一数二的富裕户中,饭是管够的。每隔个把星期,户主去中国境内赶街购物时,偶尔会买些肥肉回来,这是少有的能改善伙食的时刻。平时,家中老人每隔一两天上山摘蕨菜回来,作为下饭菜。由于缺乏食用油,水煮蕨菜蘸辣椒是最常见的做法。大年初一,唯一的下饭菜也是这道。对于追求有机食材、提倡使用煮或蒸等烹饪方式的城市中产阶级而言,这种饮食实在是健康无比。可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我而言,油水和肉食显然更具吸引力。

有机食品显然并不涉及污秽叙事,跟污秽有关的是食物轮回的另一件事。那多村民如厕的方式也是非常原生态,村寨周边的小树林,除埋葬祖先的树林外,均是村民如厕的场所。我初到村子,为了寻找合适的方便场所,很是寻觅了一番,最后在村寨后面一处相对僻静的背风缓坡上找到了如厕之处。

我原以为找到如厕之处就算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才发现这只是故事的开始。在第二次如厕的时候,我被身后一阵急促的枝叶摩擦声惊吓,转过头发现是一头黑猪瞪着眼睛站在距离我大约一米的侧方,脚步在试探性往前探。除了年幼时有被家乡的狗盯着方便的记忆外,大约有将近二十年没有类似的体验。我第一反应是大声恐吓,然后发现声音对猪并不起到太大的作用,黑猪仍然在试探性逼近。紧接着我开始寻找身边的土块、石头扔向猪,这招好像比声音恐吓有效,可是猪并没有完全被赶跑,而是迂回到另一个方向继续紧逼。身边的土块、石头终有丢完之时,一根枯树枝成为最后的救命武器。在不断挥舞的树枝的威胁下,黑猪终于不再逼近。战战兢兢方便结束,我仓皇离开这个如厕的地方。

再寻找一个如此理想的如厕之处并不容易,而且也很难保证新的地方能躲开猪的威胁,所以第二天我只能再来这个地方。在如厕之前,寻找一根趁手的树枝成为首要工作。这根树枝不能太细太短,更不能是腐木。一番寻觅之后,一根长约一米半、比拇指略粗的树枝成为我的常备武器。在之后的时间里,挥舞树枝成为我如厕时的必备工作。时间久了,除了一开始的黑猪之外,几只半大猪崽和村子里的一条狗也成为常见的围观客。

相对于工业流水线上的猪而言,那多寨的猪享有了最大程度的自然状态。猪每天所食用的,除了主人从山上砍回剁碎的芭蕉树心之外,其余靠自己觅食。由于前一年的猪瘟,那多寨的猪从100多头死到只剩下1头黑色母猪和几头半大猪崽。剩下的这头黑色母猪变得异常宝贝,这也养成了黑猪不怕人的习惯。得益于中国境内对有机食品的追求,那多寨享受着自然生存状态、具有典型绿色食品特征的猪受到追捧。那多寨的猪在相邻的中国市场上,价格比普通猪有明显提升,且供不应求。

如果说有机食品是通过建立一套昂贵的标签来确立对食品的信任,那么那多寨的经历使我对有机食品的信任的合理性产生怀疑。对经过严格检测的工业食品的信任,其实与对有机食品的信任并无根本差异。如果有机食品是通过附加值来树立一种价值,那对于身处贫民阶层、一向活得粗糙的我而言,更是镜花水月的事。 hwJ+5AbGUW4PuZzbo9i2NLruwmPH6fzj41q4+uy4iPGcHVGKIIxh0ilcTpxmn3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