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很多养狗爱狗的朋友一样,我也是个“铲屎官”,以伺候家里“主子”为人生乐事。2016年,我开始做“宠物的社会生活”的田野调研,在遛狗公园、宠物医院、宠物商店等地访谈。每次访谈,我都会和被访者自然而然地聊到狗粮的品牌、口味以及更换频率等。
“嘿,你吃过狗粮没?”有一回跟一个养着三只狗的小妹妹正聊着,她这么一问,我还真是一愣。“你这么一说,我想起有一回我给我家的狗喂‘妙鲜包’,一撕开包装袋那个味儿啊,香得我真想尝一口。”在此之前,我和不少人聊过给家里的狗吃过的东西,狗吃过我们吃的饭菜、零食,但这还是我第一次被问到有没有吃过狗粮。小妹妹说:“我家里每次新买的狗粮我都得尝一颗,得检查一下跟之前买的一样不一样、有没有变质什么的。而且家里狗整天吃的饭是什么味儿,我本来也想知道啊,得尝尝。”
我觉得小妹妹说得挺有道理,做了这么久宠物的调研,狗粮还真是没尝过。回到家我往正吃饭的“肉夹馍”(我家狗的名字)旁边一蹲,捡起食盆里的一颗狗粮,仔细看看,放进嘴里。这时候我想起网上的一个段子,说有个人一时兴起,也是像我这样尝了颗狗粮。精彩的是,然后狗瞅瞅他,挪挪屁股,给他让出一个位置,狗脸一歪,“哥们儿,狗粮分你一半”的台词呼之欲出……“肉夹馍”倒是没给我让地儿共进晚餐,只是歪歪脑袋像我看狗粮一样,也仔细瞅了瞅我。
过了一会儿,我想逗逗“肉夹馍”,把头扭向它,一噘嘴,“来,亲亲!”“肉夹馍”看看我,然后赶紧叼起它最喜欢的玩具,特使劲地直接就怼我嘴里了……
我猜,它是以为我吃了它吃的东西,可能也想再玩玩它的玩具吧,于是赶紧拿给我。
也可能是心理作用吧,总觉得此后“肉夹馍”更拿我当哥们儿了,带它出去做田野,它常常叼点儿树枝、小石头之类的东西给我。也是从那次之后,每回调研,我兜里总会装点狗粮、狗饼干什么的。和访谈对象带的狗打招呼的时候,我常常会掏出一把狗粮,先装作要往自己嘴里放,快到我嘴边时再拿回到狗嘴边,喂给狗狗,宛然一副“哥们儿,狗粮分你一半”的架势。
自己养狗的人“狗缘”一般都不错。一是因为身上带着家里狗的味道,狗鼻子灵,闻见了就喜欢凑上来;二是养狗久了自然也熟悉了与狗的相处之道,就是会“撩狗”。后来想想,虽然物种不同,所谓“我者”“他者”,原来也是如出一辙。靠着气味,臭味相投,于是狗自然地接近同类,也就接近了你。“共餐”之后,狗也会对你多些好感。
这一颗狗粮吃下去,发现人与动物间看似普通的相处模式,好像也和人与人的关系有几分相似。这城市里的宠物,本来也和人们一样,早已成为了这里的居民。猫狗并不知道被人们当作宠物的含义,或者说它们并不理解宠物的概念。但不难想象,它们可以像人类对它们一样,把人类当作家庭成员。就像人们把它们当作伴侣动物,它们也可以将人类视为亲密的陪伴者。一宠一生,一别一世,宠物的生命也同样值得尊重。宠物和人一样,有衣食住行的需求,有生老病死的经历,随着相关产业链的建立,宠物也拥有了它们拟人化的社会生活。
每次调研访谈之后,走在回家的路上,夜色光影中,看到的是这座城市的璀璨和忙碌;城市丛林里,记录的是人与宠物伴侣间温暖的故事和情感。这时候再摸摸兜里的狗粮,想起小妹妹问过的那句“嘿,你吃过狗粮没”,觉得这忙碌的日子里又添了一抹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