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片腊肉

刘 婷(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从普洱到西盟的盘山路上一直有暖风穿过,到达西盟已是午后。这个所有建筑都用佤族元素装饰的小城,随处可见牛头与茅草屋顶。住进村子,推开窗子便是绿色的森林,小鸟和阳光跳跃在树梢。

黄昏走上佤山准备吃部落的鸡肉稀饭,当地人笑眯眯地钻进旁边的小树林手脚利落地抓到一只颜色鲜艳的走脚鸡。放完血便用铁叉架在火塘上烧掉鸡毛,并用热水煺毛。白色的米粒在山泉水中淘洗干净连同洗净切块的鸡肉一起倒入一个黑色的烧锅,直接架在火塘上烧煮。等饭的间隙,主人端上待客的血肠,是用糯米浸了猪血后塞进肠子里挂房头晾干,吃的时候切下一段蒸熟切片,米肠糅合了猪血的鲜香,零星肥肉的油脂随蒸汽填满了糯米的每一个空隙,入口的瞬间滋润饱满。不一会儿,香气扑鼻的鸡肉稀饭抬上了桌,米粒饱吸了鸡肉的香味,连同香甜的鸡汤慰藉了一路颠簸的风尘。值得一提的是我从小一直厌恶的芫荽,种植在部落田间饱吸了山林阳光和雨露后居然入口清香,丝毫没有城市售卖的芫荽那股冲人的腥气。夜幕慢慢降临,村中大树枝繁叶茂,火塘温暖如昔。

第二天,去距离缅甸40公里的佤族聚集村翁嘎科访谈,蜿蜒曲折的盘山路把我甩得晕头转向。终于进到寨子,十多位佤族妇女盛装接待我们,抽着她们心爱的烟锅,烟雾缭绕间我们找到了需要的素材,热情的佤族人民带我们转起了寨子。按佤族风俗,转寨子时每家都要去,每去一家,主人都会拿出家里的米酒用竹筒盛满敬你。主人“岩”你米酒时你也必须“岩”其他人米酒,作为她们尊贵的客人,我在“岩”了三竹筒后,发生了严重的晕酒,全身皮肤泛红色,如一只熟透的龙虾。为了不伤害可爱的佤族人民的感情,我把酒都“岩”给了佤语翻译,导致这位30多岁的瘦弱佤人在回程的半路吐得一塌糊涂。为了弥补我心中的愧疚,临走时塞给他的妻子200元钱,他颤颤巍巍地想追出来拒绝,我们赶紧夺路而逃。这纯朴而善良的酒文化让人晕眩,也让人感动。

回到村子,昏暗的灯光下,一张干净的小饭桌上早已摆好了碗筷,一碗腊肉、一盆青菜和一碗米饭。来自深山的猪肉,肉本身就带有草木的清香。在腊月腌好后挂上屋梁,任火塘的烟火熏烤,丰厚的油脂在时间的推移下慢慢溢出,水分干燥后肉条也被熏得漆黑。切下一块洗刷干净,用清水蒸煮,拂去多余的油脂和盐分,再放入油锅煎至两面金黄,肥肉晶莹剔透如水晶。牙齿咬下的瞬间,觉得整个世界都离得很远,只剩下舌尖的奇香。

那夜,饥肠辘辘的我们坐在蝉声如雷的山谷,仰头可以看到耀眼星辰。一盏孤灯下,世间所有的失意、所有的辛酸都消散在一片腊肉的温暖里,只知此刻,你我无恙。 hwJ+5AbGUW4PuZzbo9i2NLruwmPH6fzj41q4+uy4iPGcHVGKIIxh0ilcTpxmn3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