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婚宴上的生食

潘年英(湖南科技大学)

我是在1997年第一次去到秀王侗寨的,虽然在此之前我对这个寨子已经久闻大名,知道那是一个传说中的侗族大歌起源地,但由于交通不便,我一直没有机会走进它。1997年夏天,我由福建泉州返回老家贵州黔东南做音乐人类学的田野考察,居然“无意”中去到了秀王侗寨。

我是在去一个叫王江的侗寨的途中,偶然听说秀王村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才临时起意去秀王村的。从王江到秀王,只有3500米山路,我们步行过去。进入秀王村后我感到非常惊讶和震撼,我完全料想不到,当今世界居然还保存着如此完好的传统农耕文明社区。整个村寨有300多户人家,全部系木楼建筑,没有一栋砖房,寨中有鼓楼,有花桥。进入寨子后,看到有很多小孩在寨子中心的鼓楼前嬉戏,追逐打闹,有成年人在劳作,还有老年人在鼓楼内休息聊天,所有人都只讲侗语,少有人会讲汉语……我被这寨子完全迷住了,发誓一定还会再来——因为当天我已经跟城里的朋友约好,要回去参加他的宴请,所以在秀王村只匆匆看了一眼,就离开了。

直到三年后的一个冬日,我才利用放寒假的时间再次来到秀王村。这一次,我在这村子一待就是13天,感觉自己像是在这寨子上度过了漫长的一生。

因为之前我在秀王寨中的鼓楼前给一群小孩拍摄过照片,所以,当我再次来到秀王村时,我就拿了一大堆照片回来散发给那些小孩。其中一个女孩长得特别乖巧灵动,我就问当地人知不知道她家在哪里,于是他们就带我去找到了照片上的那个小女孩。小女孩叫培花(“花”是她的侗族名字,“培”是侗语的一个前缀词,意思是“姑娘”)。我给她拍照的时候,她大约11岁的样子,还是一个稚气十足的小孩,而我再次见到她时,她已经14岁,长成大姑娘了,完全变了一个人。我把照片给了她,并说明来意,希望能在她家入住一段时间,她的家人欣然同意。

那时培花还在中学读书,念初一,所以她会说汉语。这对我后来的田野考察帮助极大。她每天为我带路,当翻译,为我后来完成那本关于音乐人类学书稿的写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在那本书的后记里当然也感谢了她。当然她也很感谢我,一是我后来资助她念完了中学,二是我给她家甚至他们寨子传播了现代饮食文明。

事情是这样的,当地饮食多半是以生食为主,即便是熟食,也做得很粗糙,没有任何烹饪技术含量,不仅味道不好,而且极难吞咽。当天晚上培花家为了欢迎我的到来,特意杀了一只鸭子。但鸭子的烹饪方法令我目瞪口呆,杀死鸭子后先用火烧去毛,然后取出内脏,再把鸭子整个放入铁锅中煮至六七成熟,然后拿出来剁成几大块,盛于碗中供大家分享。我夹了一块,死活嚼不动,后来悄悄扔掉了。反正那天晚上我一块鸭肉也没吃到肚子里,其他的菜也不怎么吃得下,就喝了几碗米酒。酒倒是好酒,但菜实在不敢恭维。

当天晚上我就发现他们家只有一个塑料盆,洗菜用它,洗脸洗脚也用它。第二天我就到寨上的小卖部买来了三个不同颜色的塑料盆,告诉培花家人,红的洗脚,黄的洗脸,蓝色的洗菜……我同时买了一些肉,亲自下厨示范,把菜炒熟,且弄出香味了。第三天,我再次去买肉来给他们,要他们效仿我的做法炒菜,结果大获成功,我从此吃到了可口的菜肴。

但那时候的秀王村还没有市场,所以并不常有肉卖。大多时候,我都还是跟他们一样以素食为主,生活极为艰苦。后来,有一天寨子上有人结婚,我心想这下该有好吃的了吧,就打算去送礼,然后好好吃上一顿。我问培花当地送礼一般是多少钱,培花去问她爸爸,回说一般是5元,最高是10元。我心中有数了。当天中午就跟培花一起过去,送了30元的礼钱。对方家人当然非常高兴,一个劲儿挽留我吃饭,我本来就是想来吃好的,当然不客气。但是,当饭菜被端上桌时,我傻眼了,满满的一桌菜,全是生食,生牛肉、生牛瘪、生血……除了糯米饭是熟的,几乎没有可以下嘴的菜。培花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拿了一坨生牛肉到厨房帮我烧熟了,再拿回来给我吃,我勉强把那坨肉吃完,心中联想起列维—斯特劳斯关于生食与熟食的文明结构论断,遂感慨万千却无从言语。 hwJ+5AbGUW4PuZzbo9i2NLruwmPH6fzj41q4+uy4iPGcHVGKIIxh0ilcTpxmn3i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