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夏商时代的商业

世界有两大长寿的文明,虽经数千年风吹雨打、岁月淘洗却依然历久弥新,其一是华夏文明,其二是希伯来文明。这两大文明都有大洪水泛滥的记录,只不过拯救希伯来文明的是上帝的启示,他告诉先知诺亚在洪水来临之前准备好救命的大船,保证人类和其他物种绵延不绝。华夏文明则不是这样,把百姓从滔天洪水中拯救出来的是人间的英雄大禹,他尽职尽责、一心为公,“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终于治好天下水患,让百姓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也顺便缔造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洪水大泛滥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是不利的,作为让百姓生活“锦上添花”的商业,自然也不会得到什么好的发展机会。但大自然灾害后必然带来农业生产上的触底反弹,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小时候就明白这个道理,他在那首著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被野火烧过的草原,第二年往往长势更加茂盛。同样的道理,与农业相关的文明历经洪水大泛滥之后,反而获得更旺盛的生命力,古埃及文明如此,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如此,华夏文明也是如此。大洪水过后,中国文化揭开了崭新的篇章,《史记·夏本纪》里这样写道:

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栞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修,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

这段话虽然比较简短,但却反映了历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的大意是天下行政区划已定,山、河、湖什么的交通都没问题了,各地可以正常上供税赋了。我们缺乏夏代商业的资料,不过物流是影响商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夏代划定天下九州,境内交通比之前任何时代都要发达。揆之情理,“九州攸同”背景下的夏代,其商业发展的外部条件远远超越了之前“日中为市”的历史时期。在夏代天下一统、统治者自以为能万世太平的时候,王朝属下的一个小部落靠着首领出色的驯养家畜能力和经商手段,实力逐渐大增,这个部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商。研究、阅读商业史,无论如何无法绕过商族及其后来创立的商朝,因为毕竟,这个“商”字本身的知识产权,也是人家商族人的。

商族人与商业有着不解之缘,这个民族历来重视经商贩运和谋利活动。在现今保存下来的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很多关于“易贝”“取贝”和外出经商求利的占卜记录。商族还没有取得天下时,就以善于经商而闻名天下。“经商”几乎就是商族人贴在脑门上的标签,就好像改革开放初期,只要一提起广东人、温州人,人们脑海中会立刻蹦出“商人”二字一样。王亥是商族人的首领,据说他驯化了牛,使之成为人们重要的运输工具和生产工具。王亥既然会驯养牛,说明彼时商族的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状况都是不错的,这样的部落的日子过得差不了。部落生产的东西有较多剩余,自然产生更迫切的交换需求。商族最早的大型商业活动是由官方主持的,部落首领或其代理人就是最大的商人。王亥带领自己的部落成员用牛驮着货物,赶着驯养的牛羊到其他部落进行交易。牛的驯服和使用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技术,要知道中原地区历来缺马,牛作为主要的运输工具和生产工具,几乎贯穿古代社会始终。笔者老家多山,前些年还有不少偏远农村使用牛来耕田——这一切都是拜商族人所赐。夏朝其他部落的人虽然喜欢那些不远千里、万里前来交易的外乡人,但并没有给这些人以特定的称呼。大概因为王亥所带领的商族人很善于此道,是从事商品交换行当中的佼佼者,后来“商人”一词就成了从事货物交换之人的专称,倒未必专指商族人了。

当时和商部落一起强盛起来的还有两个部落,分别是有易与河伯。这两个部落不像商族人那样善于经商,部落首领的人品又太差,《山海经·大荒东经》有这样一段记载:

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

大意是,商人王亥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把自己那些牛放在有易与河伯那里。有易大概贪图那些被驯化的牛,竟然下手把王亥给杀了,黑下了他的“仆牛”。这种事情现在看起来是十分残忍的,太不讲道义了,但却符合古代商业活动的实情。古时候远行经商的确是份非常危险的工作。当时生态环境还没遭到人类大规模的破坏,狼虫虎豹横行是常态,商人的旅途多半并不安全。更有甚者,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的时期,算是一个“祛魅”的特殊时代,法律、仁义道德离普通人的世界还是非常远的,生存才是最正当的诉求。因此商人也会常常面临其他部落的觊觎,行旅安全几乎没有什么保障可言。《山海经》的这段记载非常简略,大量信息缺失,王亥之死的真相到底如何已经是千古之谜了。晋代郭璞在注解《山海经》上引那段话时,引用了《竹书纪年》的记载,这段记载看起来更“八卦”一些:

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也。

“殷王子亥”即指王亥。这段话揭秘了一个重大丑闻,大约是说王亥在旅居有易部落期间,与该部落的女子发生了不正当的性关系,因此当地的首领才把王亥给杀了。如果真的是这样,有易之君是为了伸张正义而杀了王亥,并非贪王亥的财货。后来王亥之子上甲微复仇成功,夺回了王位,继续带领族人经商。商人世代祭奠四个祖先:契、王亥、上甲微、成汤。其中契是商族始祖,传说中是未婚少女简狄吃了燕子的卵而生下来的,自然要祭拜;商汤灭夏朝,建立了伟大的商王朝,享受后代的祭祀也是天经地义的;而王亥和上甲微既非始祖,也不是开国者,他们之所以能获得商族人的世代拜祭,完全是因为他们以经商的手段壮大了商族,商族人怎么会忘记这两位带领他们过上富裕日子的祖先呢?

商朝人以经商发家,自然不会轻视商业。《六韬》里写道:“殷君善治宫室,大者百里,中有九市。”商王朝的国君在宫城中修建“九市”,可见商业在朝廷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商朝的商人阶层已经获得较大的发展,统治者早就不必亲自餐风饮露地做生意了,但祖传的手艺不能丢,更何况经商还能赚取大量利润。那他们怎么办呢?他们会派遣代理人去经商,这些代理人通常是自己家里能说会道、能写会算的奴隶,即所谓的“小臣”。商朝灭亡后,周朝统治者把殷商遗民集中在卫国一带,周公在对被征服的殷商遗民训话时,也鼓励他们“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尚书·酒诰》)。春秋时期不少卫国人都会做点生意,大概与商族人的经商传统有关。 yfaH3qJlq121WNtZDs2NnR6v+AORsaOYZUuSltodVgMSArO4UEuB6pwDi34Ffs2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