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已悄然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传统的实体商业受到极大的挑战。网络时代,流量为王,电商行当比较喜欢采用“亚马逊”网上购物商城的图书营销模式,通过貌似“赔本赚吆喝”卖书的方式赚取流量,绑定大量潜在消费者。这种“亚马逊”模式火了电商,但却“殃及池鱼”,搞垮了一大批实体书店。笔者虽然痛恨电商碾压实体书店的做法,但科技要进步、社会要发展,商业自然也不例外,不少传统的商业模式的确与我们渐行渐远。除非是专门去怀怀旧、回忆一下当年那些在书架前寻寻觅觅的青春岁月,我已经很少到实体书店买书了。不过我还是坚信,一本书值不值得买,最好是拿到手上摸一摸、掂一掂,读读前言,看看后记。这种貌似“浅尝辄止”的阅读体验,其实是非常优雅美好的文化活动,在书香中寻觅心有灵犀的作者,那份一见如故的感觉与盯着手机或电脑屏幕下单完全不同。偶尔去书店的话,我常会去翻翻那些谈到商业史、商业文化的书,得到不少有趣的信息,也由此发现一个比较普遍的认识误区:不少人一说起中国古代,就想当然地贴上“轻商”“抑商”的标签,似乎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消费者都与商人有着不共戴天之仇,而只有到了最近几十年,我们整个社会才开始重视商业和商人。这种严重低估中国古代商业思想的观点,并不符合历史实际。放眼五千年中华文化史,中国商人其实也曾有过风风光光的日子,特别是在大秦帝国完成统一大业前,商人不仅没有受到歧视,反而得到统治者和普通老百姓的重视与欢迎——如此说起来,那可真是商人的“黄金时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