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戏剧艺术,为历代民众所喜闻乐见。
“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剧文化:一是希腊悲剧和喜剧,二是印度梵剧,三是中国戏曲。”
中国传统戏曲有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传承,它既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和传奇及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戏的传统剧目。“中国传统戏曲的正式诞生虽晚,然而,其渊源却一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早在热烈粗犷的原始歌舞中,就包容了戏曲艺术的基因”
,除了原始歌舞之外,先秦即出现了俳优表演,汉代的戏曲艺术在“百戏”中进一步发展。经过魏晋南北朝中原艺术和西域艺术的交流融合,唐代戏曲艺术呈现出整体上的辉煌局面。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歌舞戏与参军戏的出现和演化为戏曲艺术的诞生做了重要铺垫。经过漫长的孕育,到了宋代,相对独立的戏曲艺术终于正式诞生了。“自此以后,我国戏曲的发展已不再是从无到有、从不成形到成形的过程,而开始转入了戏曲艺术的不断成长壮大和日益丰富多彩的发展过程。”
到了元代,中国传统戏曲便登上了一个极度繁荣的高峰。从明代开始,经过清代,戏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声腔演唱出现了变革,京剧正式形成,各种地方剧种纷纷兴起,遍地开花,戏曲出现了一派兴旺的局面。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戏曲以“戏”和“曲”为主要因素,采用歌舞的形式,通过演员扮演角色,直观地展示故事情节,构筑了特色鲜明的表演体系和与众不同的审美特征。围绕着戏曲表演特征、审美特征和社会功能,汉语形成了许多戏理谚。这种在长期艺术实践过程中加以浓缩而提炼出来的语言结晶,通过通俗质朴的形式,对戏曲的艺术理念、美学追求、社会功用等进行了总结与概括,深刻表达了戏曲的内在特征和社会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