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语言文字工作新进展

2019年以来,上海语言文字工作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和部署,紧密结合上海语言生活实际,守正创新、踔厉奋进,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语言文字规范化监督管理、语言教育管理与调研、城市和谐语言生活构建、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弘扬、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对口支援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一 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规划部署

2020年10月召开的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及会前下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为我国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举旗定向。为深入贯彻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上海制定颁布指导性文件,召开全市语言文字会议,对本市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做出全面规划和系统部署。

(一)制定下发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指导性文件

2021年3月12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本市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确定了2025年和2035年中长期发展目标,提出全面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水平、全面提升语言文字规范水平、全面提升语言文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语言文化铸魂育人水平、全面提升语言文字治理水平五大重点任务以及20项具体工作,设立了“重点人群语言能力培训”“区域和行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监测通报”“城市语言服务资源建设”“中华经典诵读”和“城市语言文字基础能力提升”五大专项行动。

(二)召开全市语言文字会议

2021年4月1日,市政府召开全市语言文字会议,学习传达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深入解读《实施意见》的内容要求,科学研判本市语言文字工作发展形势,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关注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语言生活全局,以“高起点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语言文字使用规范、语言资源科学保护、语言服务能力提升、语言教育体系构建、社会语言生活治理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副市长、市语委主任陈群出席会议,并就推进本市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高质量发展发表重要讲话。市语委全体委员、上海行政区域内各高校分管校长、市相关单位负责人、各区政府分管区长、区语委全体委员、区教育局领导等600多人在主会场和分会场参加会议。会议标志着本市语言文字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二 庆祝建党百年语言文字工作成就回顾

为庆祝建党100周年,市语委、市教委于2021年11月举办“党的语言文字事业在上海”展。展览分为中国共产党与上海早期的语文现代化运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传播、语言服务国计民生、语言文字治理能力建设等6个篇章,全面系统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语言文字事业100年来在上海的发展历程和显著成就,展现了语言文字事业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城市软实力提升做出的积极贡献。同期同场,国家语委“党的语言文字事业百年光辉历程”展在上海巡展。

展览是本市教卫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宋庆龄陵园管理处承办,选址宋庆龄陵园临展厅,于11月5日开展。截至2021年底,近1.18万人观展,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有关区语委等多批次团队结合语言文字学术活动、基层党建活动等参观学习。“学习强国”、上海教育电视台、澎湃新闻等重要学习平台和新闻媒体对展览进行了宣传报道。

三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是语言文字工作的核心任务。3年来,上海坚持以全国推普宣传周为主要抓手不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宣传推广力度,以普通话和汉字应用水平培训测试为主要抓手努力提升普及质量。

(一)组织开展全国推普宣传周活动

从第22届到第24届,先后开展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历届推普周期间,市区两级语委、各高校以及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等群众组织,举办各类语言文字竞赛、征文、讲座、专题报告、社会咨询等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大量推普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啄木鸟”、中华经典诵写讲展示交流等主题活动,并通过张贴宣传画和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纪念品、在重要电视媒体滚动播放推普公益广告等,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推普氛围。

(二)依法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培训测试

普通话水平测试3年来累计测试316 671人次。高校、中职校学生参测人数最多,近27万,占比近85%;其他参测人员还包括教师、公务员、演播人员、窗口服务行业人员和社会人员等。参测人员中,普通话水平一级的占0.3%,二级的占86.8%,三级的占12.4%,不入级的占0.5%。到2021年底,本市累计测试超过200万人次。

汉字应用水平测试3年来累计测试31 028人次。参测人员主要是高校学生和中小幼教师。参测人员中,汉字应用水平一级的占6.3%,二级的占42.9%,三级的占41.1%,不入级的占9.7%。到2021年底,本市已累计测试12万人次。

四 语言文字规范化监督管理

根据《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第十七条规定,3年来,上海坚持以“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和“社会语言文字应用监测”为主要工作举措,不断加大语言文字规范化监督管理力度,取得积极成效。

(一)开展区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

2020年6月和9月,市教委、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在对静安区政府、浦东新区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的综合督政中,除督导“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暨优质均衡发展情况”外,还依据《上海市区县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指标》督导了“语言文字工作推进情况”。督导发现,两区都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语委统筹、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格局,有效提升了区域语言管理、语言服务能力和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但是,在体制机制建设、条块语言文字工作均衡协同发展、社会语言文字应用规范等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督导发现的问题与不足,浦东、静安两区政府积极落实督导建议,不断开创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以点带面,逐一突破,以示范创建推动区域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提升。

(二)推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

2019年以来,上海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精神,全面推进中小幼学校和高校切实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对中小幼学校采取“学校自查、区教育局检查、市级抽查”的方式,3年来进行了一轮全覆盖的自查、检查和抽查工作。在学校自查、区教育局检查的基础上,2019—2020年间,市语委、市教委组织专家对全市16个区的48所中小幼学校进行了抽查,达标率100%。对高校采取学校自查、市级抽查的方式,推动其加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3年来先后完成了对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商学院、上海政法学院、上海民航职业技术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复旦大学、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上海电影艺术职业学院等16所高校的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评估,各校均达到了合格标准。截至2021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已验收达标率达到98.8%。

(三)加强语言文字应用监督监测

进一步完善市区两级监测工作机制。在各区普遍成立监测员队伍、开展常态化监测的基础上,2019年以来着力构建市级监测工作机制,于2019年10月成立市语言文字志愿服务总队,纳入市文明办的志愿服务统一管理,专门负责对全市主要公共场所语言景观的语言文字规范化进行监测。同时,在全市范围设立了20所“啄木鸟”志愿服务定点高中学校,服务各自所在区的日常监测工作,各定点学校推荐高中生志愿者加入市总队,市、区、校协同开展监测。此外,鼓励全市高中生参加“啄木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高中阶段综合评价体系。

连续开展出版物和新闻媒体语言文字规范监测。3年间组织20多位语言文字专家,累计对20种图书、20种报纸、20种期刊、30种教材教辅的语言文字规范情况进行监测,共测查字数达960万。

启动语言文字规范监测专项行动。根据《实施意见》的要求,组织专家研制行动方案和监测指标,并依据指标初稿,于2021年下半年对全市16个区的政府公文、政府网站要闻、官方微信公众号、区报、行政服务中心、图书馆、公园、公益广告等8个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水平开展了试点监测。结果显示,政府公文、政府网站要闻、官方微信公众号的规范水平较高,区报的规范水平有待提升,行政服务中心、图书馆、公园及公益广告中的中文使用总体规范、英文译写不规范问题相对仍显突出。根据监测结果,形成全市总体监测报告和“一区一报告”,指导各区完善语言文字应用监管措施和整改机制,加强监测结果应用,抓重点、补短板,不断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五 语言教育管理与调研

语言教育是语言规划的核心路径。2019年以来,上海大力推进中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使用、着力发挥好语文课对提升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主渠道作用,同时立足于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需求,全面关注各学段涉及多语种的语言教育以及语言人才培养问题,积极探索推进语言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一)推进语文统编教材使用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上海于2017年9月启动基础教育阶段包括语文科目在内的三科(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经过逐年在各学段起始年级使用统编教材,到2021年9月,小学、初中和高中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如期实现全覆盖。在为期4年的推进过程中,上海深入领会和贯彻国家相关精神和要求,充分发挥三科统编教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作用,以三科统编教材的配套资源建设为前提,以教材理解与高质量落地为重点,以教师队伍培训与专业发展为保障,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确保了三科统编教材使用的有序推进和高质量落地。

(二)加强语言教育调查研究

组建多个课题组,分别对本市基础教育阶段多语种外语教育状况、高校非中文专业语文教育状况、高校语言学学科建设状况、高校外语专业覆盖语种及人才培养模式、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国家通用盲文教育推广状况等进行了调查,开展了小学戏剧教育中的阅读体验和语言审美、汉字书写教育创新性实践、书法类课程对学生汉字习得的功能与作用、基于语文新课标的高中生阅读推进等研究,为促进本市语言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支持。

六 城市和谐语言生活构建

为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在人民城市建设中的功能、构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和谐语言生活,3年来上海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提升社会语言生活服务引导能力。

(一)发布城市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依托在沪的国家语委研究基地——市教科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基于对城市语言生活的实证调查,出版发布《上海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记述城市语言规划、介绍语言使用状况、透视重要语言事件、探讨热点语言问题,服务、引导上海语言生活和谐健康发展,助力上海实现打造全球卓越城市的发展愿景。该报告从2020年起每两年出版一本,第一本于2020年6月2日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发布。

(二)加强面向特定人群的语言服务

依托上海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先后5批次对专兼职手语翻译、电视台手语主持、特殊学校教师、公共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各区残联工作人员、聋协骨干等共221人开展国家通用手语培训;建设中华经典诗词手语版资源库,编写出版《中华经典读本(手语版)》,面向聋人群体推广国家通用手语、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国家通用手语学习平台和语料库,开发了40课时国家通用手语网络视频课程。指导上海盲童学校全面推行国家通用盲文,开展盲文信息化研究。依托开放大学等,对3000多名0—3岁托育服务从业人员开展普通话能力提升远程培训。

(三)加强语言服务调查研究

组建多个课题组,开展国际化大都市多语环境建设研究,调研垃圾分类推行、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外语服务需求与供给状况,调查旅游领域语言服务状况、医疗领域手语服务状况、助盲无障碍环境建设状况,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进语言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四)加强语言服务能力建设

支持在沪的国家语委研究基地建设,推动市教科院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和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更好发挥智库功能,培育学术枢纽,为完善城市语言服务和语言生活治理体系奠定基础。指导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咬文嚼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奉贤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好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为上海在高起点上宣传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入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加强语言文字和中华经典的研究阐释、教育传承及创新传播提供保障。指导宋庆龄陵园管理处、市语言文字水平培训测试中心建设好市级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支持《咬文嚼字》《语言文字周报》等语文类媒体建设,依托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加强队伍建设,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城市语言生活治理。

七 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弘扬

3年来,上海语言文字工作积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融入文化大都市建设,引导树立文化自信,更好助力市民文化素养提升。

(一)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

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将中华经典诵读纳入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活动。支持中小学中华文化经典校本课程实验中心和中华经典诵写讲基地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课程资源建设。加强上海经典诵读教师队伍建设,推选200余名中小学和幼儿园优秀教师参加国家经典诵写讲骨干教师培训和网络专项培训。指导各学校加强经典诵读和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积极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社团活动。加强活动引领,每年组织开展《中国诗词大会》上海赛区面试选拔活动、留学生中国诗文诵读大会、小学生朗读大会、市民诵读节、市民诗歌节等语言文化品牌活动。2019年以“普通话诵七十华诞,规范字书爱国情怀”为主题,承办第22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开幕式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经典诵读展示活动,对中华优秀语言文化进行精彩演绎,通过丰富的艺术形式抒发了浓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对祖国最真挚的热爱和祝福。

(二)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

坚持“以文化人、提升素养”的核心理念,“点面结合、资源共享”的协同机制,将立德树人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先后举行6场市级书法交流展示活动,30余场书法名家交流研讨会和进校园讲座,制作5节书法家讲座视频课程。充分发挥16所首批市级“书法名家进校园活动定点学校”的引领作用,通过“点”的资源共享和辐射,带动和支撑“面”上书法教育的推进,搭建一个由学生、教师、书法教育工作者、书法家共同参与的活动平台,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目标,以书写实践为抓手,引导青少年学生感受汉字和书法的魅力,激发热爱汉字、学习书写的热情,全面提升汉字书写水平。

(三)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上海赛区系列比赛

坚持以赛促学、促教、促练,每年举办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上海赛区系列比赛,为全国大赛输送了许多优秀作品,涌现出一批优秀专业师资。2019年以来的3届比赛中,上海赛区共有122个诵读作品获得全国奖项,其中一等奖16个;共有90个讲解作品获得全国奖项,其中一等奖19个;共有223件书法作品获得全国奖项,其中一等奖15个;共有46件篆刻作品获得全国奖项,其中一等奖5个。

(四)推进青少年学生阅读工作

印发《关于推进青少年学生阅读工作的通知》,颁布书香校园建设指导标准,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建设书香校园。指导“书香校园基地学校”建设阅读课程,完善长效阅读机制建设,通过现场会、交流推进会等形式,不断拓展书香校园建设的辐射引领作用。开展大中小学生分级阅读研究。开展学生阅读状况调查,形成《2019年中小学生课外阅读状况调查报告》《2020年中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报告》《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阅读状况调查报告》。举办“读红色经典 做信仰传人——百年百书阅读行”主题活动。依托文教结合机制,利用上海书展、童书展的阅读资源,搭建学生阅读习惯养成与阅读活动全媒体宣传推广平台,举办“青衿书苑”读书会、“七天七堂课”、“情境化读写”等品牌活动,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素养,在校园、家庭和全社会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五)加强方言文化保护传承

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的要求,牢固树立语言资源观。根据国家语委要求,继续推进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编制《中国语言资源集·上海》。支持出版《上海市志·民俗·方言分志·方言卷(1978—2010)》。指导市科艺中心举办“小小囡儿歌童谣展示活动”,制作幼儿上海地方语言文化慕课。支持上海大学建成上海方言文化展示体验馆,通过声光电等多模态手段,依托最新文博科技手段,生动形象地介绍上海方言随着上海城市开埠和发展的历史源流,深入浅出地介绍上海方言的语音特点、词汇系统以及特有的表达方式、话语内涵、语言典故,让参观者深入体验上海方言的独特魅力,并在体验中传习上海方言。

八 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对口支援

2019年以来,上海主动承接国家语委推普助力脱贫攻坚、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相关工作任务,努力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对新疆、西藏、云南、贵州等地语言文字工作的对口支援力度,为全国范围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本普及做出积极贡献。

(一)支援新疆

2018—2019年,依托华东师范大学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研究中心,实施上海市教育援疆项目“新疆喀什地区泽普县少数民族教师国语教学能力提升”,得到当地的高度评价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创出少数民族普通话培训的“泽普模式”,在国家语委举办的多项培训中推广应用。

2019年,与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联合组织开展援疆图书捐赠活动。结合书香校园建设工作,加强与对口支援的喀什地区4县的交流,支援喀什地区中小学校图书馆的建设,浦东新区、静安区、徐汇区、长宁区、杨浦区、宝山区、闵行区、松江区等8个区的百余所学校,面向师生举行爱心捐书活动,共捐赠图书超过15.6万册,为喀什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提供支持。

(二)支援西藏

根据西藏藏语委办工作需要,支援西藏藏语言文字网运维服务,续签新的5年援建协议,不断加强西藏藏语言文字网改版建设,确保安全运行。自2014年开始每年在上海举办西藏藏语文信息化培训班,2019—2021年共有100名来自西藏藏语委办(编译局)及西藏自治区相关地市、县语委办(编译局)的学员参加西藏藏语文信息化培训,进一步提升了西藏自治区藏语委系统工作人员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适应了西藏藏语言文字工作发展的需要。

(三)支援云南

赴云南迪庆州开展大学生推广普通话志愿服务团语言扶贫项目对接调研,摸清迪庆州所属维西县语言扶贫的需求情况,并开通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普通话远程培训测试系统,为进一步对症施策、落实“精准扶贫”目标打好基础。2019年援赠云南省语委《幼儿普通话365句》2.4万册。2020年设立推普助力脱贫攻坚专项,为云南省怒江州、迪庆州教育部门援赠《普通话1000句》等推普图书2.6万余册。购买科大讯飞公司的“推普脱贫攻坚”普通话学习“语言扶贫”手机APP账号,为云南地区500位教师提供1年使用权。2019—2021年连续三年举办云南省中小学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提升培训班,共有350位来自云南省怒江、迪庆、德宏、红河、普洱等州、市的各族中小学教师、语言文字工作干部来到上海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有效提升参训学员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四)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示范培训

2020年,根据国家语委统一部署,指导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在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完成对云南泸水市,新疆英吉沙县、伽师县、莎车县等4个贫困县400名教师在线示范培训任务;指导华东师大、市语测中心承办“三区三州”幼儿园种子教师在线示范培训,来自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新疆“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700名幼儿园骨干教师接受了为期10天的培训。2021年,指导同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在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对口支援云南、贵州等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完成300名教师的语言文字培训;支持上海财经大学积极服务国家语委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童语同音”计划师资培训,对口承担100名新疆和田地区少数民族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培训任务。

(五)举办青少年语言文化夏令营

2020年8月,根据国家语委要求,指导奉贤区教育局、奉贤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和贵州省遵义市务川县教育局联合组织开展的“小手拉大手 学普一起秀”青少年语言文化夏令营活动,采取在线活动方式,为一到三年级学生量身定制课程资源,以奉贤区—务川县两地结对的形式,对务川县10所小学的200组学生家庭开展语言文化培训交流系列活动,通过小手拉大手,进一步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的推广普及。

(市语委办) eWG7fJ1DUelrzn0PGRWcFk40IvyUhwitzFWU6rmI/2FMpueUSk9syeDC+yEiGTJ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