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动本市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高质量发展

语言文字是人类文明的载体,是相互沟通理解的钥匙,蕴藏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智慧。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的特点,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促进国民素质提高和美好生活建设,推动历史文化传承和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上海应在语言文字工作方面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全面落实全国语言文字会议精神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要求。同时,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上海面临的语言需求更加迫切、语言问题更为复杂,在加快推进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过程中,要结合上海实际,坚持需求导向、问题驱动,更好地服务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本市语言文字事业成绩显著、成效突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高水平普及,市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显著提升,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水平持续提高,语言文化传承创新不断深入,语言文字监测研究与公共服务有效推进,语言文字依法管理和体制机制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同时,本市语言文字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质量仍需提高,社会语言文字应用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语言服务能力亟待加强,语言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与社会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各级语言文字工作机构队伍与保障机制建设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对标对表,进而从对标到卓越,着力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推动本市语言文字工作在新时代高起点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 高质量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

语言文字作为沟通交流的工具,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当前,本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率和普及质量,与城市发展定位仍有一定差距。要在巩固和提高普及率的基础上,加大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和实施力度,提升重点领域的普及质量。要依法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治宣传,将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规划的内容。要依法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测试,扎实推进教师、公务员、播音员、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等重点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切实保证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学生全员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要将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能力纳入教师、公务员、编辑、记者、媒体从业人员和公共服务领域一线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考核内容。要引导扶持有关机构乃至相关企业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的基础资源建设,创新教学与测试的方式方法,打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适应学习智能系统、精品在线课程、数字图书、音像制品、教育游戏等,全面推动技术赋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推广。与此同时,要主动服务国家“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结对帮扶等机制,努力把对口支援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在深化区域合作交流、更好服务全国中提升语言文字工作品质。

二 高质量构建规范文明和谐的城市语言环境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营造规范、文明、和谐的城市语言文字环境,对上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升城市文明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上海一贯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对公共场所、新闻媒体等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进行常态化监测,以迎办世博会、进博会等为契机规范公共场所英文译写,制定颁行全国首个规范外文使用的省级政府规章,坚持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培育《咬文嚼字》《语言文字周报》等具有全国影响的语言文字媒体,在语言文字规范化长效管理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社会语言文字应用是动态变化的,用语用字不规范、不文明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为此,要研究制定区域与行业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监测指标,定期开展监测。要加强监测结果的运用,推动条块结合,落实条抓块管,不断提升各区域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要加强语言文明建设,将语言文字规范要求纳入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小区)、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评指标体系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创新形式,加强正面引导,通过编撰行业文明用语指南、定期开展正能量宣传广告语征集评选发布活动等举措,营造规范、文明、和谐的城市语言环境。

三 高质量供给语言文字公共服务

多言多语是上海城市语言生活的重要特征。根据上海建设“人民城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目标,未来一个时期,上海面临的语言需求与语言问题会愈发复杂多样。为此,要不断提升上海语言服务能力,尤其是面向视听残疾人、在沪外国人、外来打工人、新上海人等特殊人群的语言服务。要完善视听残障人士语言无障碍设施建设,推动重大新闻、涉及民生的政府新闻发布统一设立实时手语翻译。要研究制定具有上海特色、服务上海高质量发展的语言资源开发建设规划、关键语种规划、语言智能发展规划和语言产业发展规划,夯实语言服务能力基础。

四 高质量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

语言文字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和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积极发挥语言文字对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作用,在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策划实施《中国诗词大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未来要进一步加强品牌建设,继续做大做强“中华经典诵读”“诗书中华”“书香校园”“全民阅读”等品牌。鼓励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校园语言文字品牌项目。要创新传播方式,注重结合新技术、新场景,研发一批兼具传承性与创新性的一流语言文化智能产品与媒体平台,开发一批富藏上海语言文化资源的一流展示与体验系统,建设一批致力于培养高端国际中文人才与青年汉学家的一流研修基地与科研机构,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吸引力与影响力的一流语言文化国际交流品牌活动,努力营造珍视上海语言文化资源、珍爱中华优秀文化的社会氛围。

五 高质量推进语言文字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语言文字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应基于全程管理、整体最优、反馈修正、全员参与的原则,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健全体制机制,提高治理水平。要进一步健全各级语委组织架构,完善各级语委议事规则,构建包括全委会制度、委员单位述职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的工作制度体系。要统一和规范各区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设置方式,配齐配强人员队伍。要坚持和完善“各级党委集中统一领导下的语委统筹、各司其职、齐抓共管、条抓块管”的管理体制,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市区两级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体系,纳入对各行业的执法检查与绩效考核体系,纳入“一网通办”“一网通管”。要以进博会等重大活动为牵引,创新监管执法模式,提升管理实效。要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构建基于岗位与能力的培训体系,进一步提升语言文字工作人员专业化水平。要注重运用好高校、科研单位等社会力量,培育和发掘一批高水平专家、高水平师资和多语种语言文字志愿服务队伍,打造一批语言政策研究、语言政策宣传、语言规范教育、语言文化传播等科研基地与宣传平台,建设一批语言资源展示、语言应用监测服务等网络系统,扶持语言文字社会团体、学术团体和语言文字智库建设。要进一步发挥高校在语言文字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推动高校在语言文字学术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创新发展。

六 结语

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伟大的时代需要坚实的语言文化底蕴与众志成城的决心和毅力。做好全国语言文字工作的排头兵、城市语言生活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新时代上海语言文字事业任重道远,大有可为。

(市语委) W9rapwaqMht5GUZNVdzw3NZTWf64YgrX4m3QfNal1wrBqi2QDL/nUp1FOiDrwUX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