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群是最大的语法单位,对这一看法并非没有异议。有人就认为,如果说句群属于语法学,段落层次(这里说的段落层次指的是“意义段”)才属于文章学,那么,段落层次又是哪里来的呢?因此主张把句群归属于文章学,并认为这样一来就可以构建起文章学的单位系统:句子<句群<小节<层次<段落(意义段)<篇章。关于文章学的单位问题,不是本书讨论的范围,但是,我们主张文章的最小单位应该是自然段。至于“意义段”、“层次”这些概念如何理解,是看做文章结构本身固有的大小不等的单位,还是看做文章分析中用于划分、归纳内容的术语呢,大家的看法也未必完全相同。按我们的想法,“意义段”、“层次”在分析文章的大小各级单位时,都是常用的术语,如果把它们看做文章的相对稳定的一级单位似乎不容易划分清楚。因此,我们认为,文章的单位由小到大可否大致划分为:段落(自然段)<部分(片断)<节<章<篇;而句群和句子都只是构成段落(自然段)的材料,都不是文章的单位,尽管它们和自然段有重合的时候,也就是它们有独立成段的时候,但是并不等同于段落。我们不妨来看看一篇短文的分析:
(一)夏日乡居,有机会看到秧鸡。
这是一个独句段,句子和段落重合。
(二)水田漠漠,绿树荫荫,油油的禾苗之间,“嘎嘎”地叫了,那便是秧鸡。
这是文章的第二自然段,也是一个独句段,句子与段落重合。
(三)(1)悄悄走上前去,不是路,而是窄窄的长满青草的田埂。(2)“嘎嘎”声近了,清晰了,脆脆的,叫人怜爱。(3)弯下身子,便见一只秧鸡了。
这是文章的第三自然段,由一个包括有三个句子的连贯句群组成。这里,句群和段落重合。
(四) 1 (1)小秧鸡比鸡雏还要逗人爱。(2)灰黑灰黑的,只拳头般大小,一身绒绒的羽毛,仿佛呵口气就能让它飞起来。(3)两条腿,细细的,长长的,负不起体重似的,微微颤抖着。(4)特别好看的是一对眼睛,漆黑,像两颗围棋子,只是更小,更小。2 (5)看着这对黑而透明的眼睛,你会想起醉人的春夜,想起活泼顽皮的孩子,想起一切善良美好的事物。(6)你禁不住为它感动,隐隐地生出一缕柔情。
这是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包括有六个句子,可以切分为两个句群:1、2。这里,段落大于句群,段落由两个句群组成。
(五)(1)不知为什么,这小东西要“嘎嘎”地叫个不休。(2)它伸着脖子,眼睛东瞧西瞄,小黑嘴一张一合,仿佛寻找着什么。(3)人来了,它并不躲避,还是时走时停地叫。(4)它是在找妈妈吗?
这是文章的第五自然段,由一个包括有四个句子的三重的解证句群组成,叙述由小秧鸡的叫声引起的猜想。这里,句群与段落重合。
(六)(1)你被这叫声搅乱了心思,眼泪都快流出来了。(2)也许它是一只孤雏吧?(3)想起在妈妈怀中的温暖,所以叫得如此凄凉!(4)于是你动了爱怜之心,走上前去,用双手捧起它来,想带回去喂养。(5)可是它挣扎了,小翅儿不停地煽动,“嘎嘎”声更高了,更急了,带着一丝惶恐。
这是文章的第六自然段,由一个包括有五个句子的四重的转折句群组成,叙述由小秧鸡的叫声引起的想法和行为。这里,句群与段落重合。
(七)1 (1)还是放下吧,你有什么办法给予它幸福呢?(2)喂它小虫?(3)它不吃,尽叫。(4)让鸡雏给它作伴?(5)它不乐意,躲在门旮旯里叫。2 (6)还是让它去吧,即使失去了母亲,那清凉的朝露,那湿润的空气,也能够使它长大。(7)再说,也许妈妈还在,只不过出了次远门。(8)如果妈妈找不到孩子,那该要怎样地伤心呢?
这是文章的第七自然段,包括有八个句子,可以切分为两个句群:1、2。这里,段落大于句群,段落由两个句群组成。
(八)1(1)这不,那边稻禾里也“嘎嘎”地叫起来了,声音略老一些,莫非是妈妈在唤它?(2)快放下它,让它去。(3)它去了,伸着两只小翅,欢叫着跑去了。2(4)看不见母子团聚的欢欣,只见泥地上印着一个又一个的“个”字。
这是文章的第八自然段,也是最后一个段落。这个段落包括有四个句子,可以切分为一个句群和一个句子:1、2。这里,段落由句群和句子组成,段落大于句群。
《秧鸡》全文共有八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为开头,第二到第八自然段为正文,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叙述循声见到秧鸡的情况。第五至第八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叙述由“嘎嘎”不休的叫声引起的一连串情感波动和具体行为。第八自然段的最后一个句子为文章的结尾,作者没有让它独立成段,是因为在内容上它和上文紧密相连。
从上述短文的结构分析中,我们看到:段落可以只由一个句子组成,比如上述短文中的(一)、(二);可以只由一个句群组成,比如(三)、(五)、(六);可以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句群组成,比如(四)、(七)都是由两个句群组成的段落;可以由句群(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和句子(通常是一个,也有可能一个以上)组成,比如(八)就是由一个句群和一个句子组成。我们认为,只有一个句子的段落当然不是句群;由句群和句群,或者句群和句子组成的段落则是文章的基本单位,它大于句群;句群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即当一个段落只有一个句群时,它才在形式上与段落重合;因此,我们说句群是段落的构成材料。
作为段落的构成材料,句群和段落的主要区别概括如下:
(一)在一般情况下,句群通常小于段落。有时,人们也会运用强调分段的方法把一个句群书写成几个段落,比如刘湛秋《雨天的歌》最后的四个自然段,每段都只有一个句子:
雨,春天的淡蓝色的雨啊!
它轻轻地轻轻地流过人们的心田。
像醇酒一样的浓烈。
像甘露一样的清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得承认,这四个段落应看作一个句群,这时,句群大于段落。当然,这种情况是不多的,而且,一般都是出于表达的需要,或突出语意重心,或抒发强烈感情,或渲染某种气氛,或使连续对话的间隔分明。
(二)从书写形式看,段落有换行的标志,一个段落开始,总是另起一行,后退两格书写。句群没有这种书写要求。
(三)从表达的内容看,段落的容量比句群大得多,意思也复杂得多。段落是文章的最小组成成分,表达了作者思路的一个步骤,而这个步骤的展开,则依赖于组成这个段落的句子或句群,而多数情况下是句群。因此,一个段落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与句群的组织情况密切相关,从这个角度看,把句群与段落区别开来不光是语法研究的需要,也有助于章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