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胡裕树

《汉语句群》是田小琳和吴为章两位同志合写的专著。1984年,我曾看到过她俩第一次合著的《句群》(上海教育出版社),那么,现在摆在我面前的这部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稿,该是她们合作的第二个成果了。两位作者在将近二十年间,由于学术的机缘走到了一起,并且真诚合作、锲而不舍地对一个新课题进行探讨,这种情况并不多见。因此,对于写序的嘱托,也就欣然接受了,尽管年岁已经不饶人。

《汉语句群》除前言、后记外,正文共六章。与《句群》一书对照,先就目录看,第一章“句群是什么”的第三节“修辞的起码语境”和第四节“话语的重要单位”,第二章“句群的分类”的第二节“句群的功能分类”,第三章“句群的组合和切分”的第一节“句群的组合”,第四章“句群和教学”的第三节“句群和逻辑教学”,第五章“句群和语言研究”,第六章“句群研究的现状”,这些章节都是《句群》所没有的。再就内容看,《汉语句群》不仅讨论句群本体时,在理论的准确概括、知识的系统周密、用例的鲜活典型和分析的深入细致方面,较之《句群》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对《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正式公布近十五年来,句群在教学与研究方面的新近情况、丰硕成果,句群和语言教学与研究的相辅相成、密切关系,句群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等等方面,也都作了较为全面、客观的介绍。

《汉语句群》集中体现了两位作者近些年来在句群研究方面的努力和进展。仅从新增的章节看,在篇幅上就占了全书的一半多,在内容上则涉及了语言教学与研究方方面面的新情况。比如,早些年,人们的注意力主要在加快培养书面的读写能力方面,因此《句群》只强调了“语法的最大单位”、“段落的组成材料”。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人们强化口头听说能力愿望的日益迫切,《汉语句群》又从实际出发加以补充,提出了句群是“修辞的起码语境”、“话语的重要单位”,从而丰富和完善了对句群认识。这样一来,句群这一级语言单位不仅在语法学、修辞学、文章学,而且在语义学、语用学、语境理论研究、话语分析研究等等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或重要课题中就都有了自己应有的位置和价值。句群的这种语言学定位,是两位作者顺应当代语言学发展的趋势(重视口头表达、重视整体构架、重视语用条件、重视动态分析、重视和相关学科的联系)研究句群的必然结果。这对句群研究的全面展开,无疑有着不可低估的促进作用。

《汉语句群》在继续深入观察书面句群时,也十分重视收集口语句群的用例;在分析句群实际用例、构建句群理论体系时,既有细致的分类描写,也有贴切的功能解释。比如,第二章第一节句群的十二种结构关系类型描写过后,第二节又从表达功能的角度对句群进行了细致的分类描写,先区分为三类:主体句群、过渡句群和插入句群;其中,主体句群又细分为六小类:记叙句群、描写句群、说明句群、议论句群、抒情句群和对话句群。在第三章第一节收集和探讨句群的组合方式时,观察的目光遍及语言内外,从中概括出六大类内部接应手段:词语接应、句式接应、辞格接应、音气接应、语意接应和伴随语言接应;每大类又分为三至八不等的小类,应当说是相当详尽的。其中,音气接应提到的六小类是:运用调配音节接应、运用声韵和谐接应、运用平仄相从接应、运用语用停顿接应、运用语调造型接应和运用语速变化接应;伴随语言接应提到的三小类是:运用指点的体态语接应、运用表情的体态语接应和运用非语义声音接应;这些都是从口语交际的角度,并参考一定的非语言表达手段来观察描写和揭示功能的。在第四章第二节讨论句群和语文教学的关系时,也侧重于介绍口语交际中的听说方面,特别是在提高外族人汉语水平、方言地区群众普通话水平方面的情况。

田小琳和吴为章都是较早从事句群研究的学者,她俩在80年代初就分别发表过有影响的论文,1984年又合作出版了专著。可喜的是,她们不是浅尝辄止,而是不断探索。在后来十多年里,除了各自陆续发表论文和在所出版的语法教材中列有专章介绍句群知识之外,田小琳曾花费不少时间,从80年代初句群问题讨论时学者们发表的论文中,挑选了50余篇有参考价值的,编成《句群和句群教学论文集》(1986)出版,并在书前发表了《近年来句群研究述评》加以评介,为促进句群研究作出了贡献;吴为章著有《句群与表达》(1988),开始从书面到口语的全面研究。现在,反映她们这些年工作进展情况的《汉语句群》,又即将和大家见面了。从她们长期跟踪句群运用现状、研究内容步步深入和研究范围日益拓宽上,可以看到一种执著投入、穷追不舍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每一个想获得成功的科学工作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它是一把金钥匙,特别是当你面对一个新课题的时候。

人们也许会注意到,80年代初兴起于语法学、章法学和语文教学界的“句群热”,到了90年代初已经有了定局:句群教学在提高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语文教学、语言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取得共识,许多新出版的语法教材几乎都列有专章专节。这真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不过,尘埃落定之后,由于相当一部分人转向专注于把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一时间难以有更多的新成果诞生,于是,和80年代相比,“句群热”明显降温了,讨论句群的专著专论少了,仿佛可以给句群的研究划一个句号了。但是,只要把视野扩大一些,我们也不难看到,除了修辞学界对句群发生兴趣的人有增无减之外,语义学、语用学、话语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等学界的学者,也有不少人开始关注句群研究领域,并且有个别学者已着手把句群研究成果应用到解决本学科的一些难题上。这一切说明,句群是多学科共同感兴趣的语言单位,它需要有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句群研究可以依据不同目的从不同角度切入,句群的研究和应用还有许多工作可做,目前的研究和应用只是刚刚开始。令人高兴的是,《汉语句群》第五章“句群和语言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已经不限于语法学、文章学和语文教学界,它摆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第六章“句群研究的现状”除总结当前研究的情况外,也初步预测了未来。

在“句群迷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认真实践、深入思考、拓宽视野、丰富积累之后,《汉语句群》的问世,一定会成为使“句群热”再度升温的一支火把,我们期盼着。

1998年10月 t4AIUExYy+mQWtg/J2qTy4PjuTGXO6WbepcpihbuDdX70uzmkALmPVk436WoXo3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