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宾美院的毕业生一般拿蓝色文凭,只有六年学业中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课程成绩达到五分以及毕业创作获得五分的学生才能拿红色文凭。我的毕业创作画的是毛主席和群众一起在十三陵水库劳动,题目叫《领袖与群众同劳动》,就得了五分,并被列宾美院收藏,加上平时课程的分数也达到要求,所以我当时拿的是红色文凭。我们那届学生中,拿到红色文凭的只有两人,一个是我,一个是我们“三剑客”中的苏联同学阿拉波夫。
搞毕业创作,首先要确定画什么题材,这要经过指导老师批准。当时,正是毛主席参加十三陵水库的劳动,这件事当时很轰动,最初的创作灵感是从新闻中得到的。建设水库时人山人海,我觉得题材挺好。其实,当时我毕业创作的选题有好几个。有一个是西藏题材,汉族医生在帐篷里给藏族百姓看病,我觉得这个题材很有意思,我也很想画。但是,指导老师说,苏联有很多医生在帐篷里给老百姓看病的题材,而毛主席与群众一起修建水库的题材没听说过,他认为这个领袖题材还是不错的。所以,我就选了这个题材。
那个时候,苏联对领袖题材创作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识是,这个题材很好,又是现实题材,将来也会成为一个历史题材;另一种认识是,这是个人崇拜,因为那个时候,特别反对个人崇拜,反对斯大林。我认为,这是当时一部分苏联学者受赫鲁晓夫思想影响,认为领袖题材涉及个人崇拜,不能再画了。但是,在我们国家,毛主席在人民群众中有着崇高的威望,而且毛主席与人民群众一起参加劳动的行动,不仅是他个人的劳动,而且是号召各界群众向劳动人民学习,号召大众都应该参与到社会主义的伟大建设中。所以,我选的这个毕业创作题目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是一个好题材,我就决心画这个题材。
1959年,为了毕业创作,我专门回国进行了四个月的实习,期间我还帮罗工柳先生画画。回国后,我先到宣传部报到,说明我回来的原因——在苏联留学,我的毕业创作要画毛主席参加水库建设,问在建的水库在哪里。宣传部的人就说,三门峡有,密云水库也有。宣传部就开了两封介绍信,一封开给三门峡水库,一封给开封密云水库。因为十三陵水库的建设已于1958年基本完成,当时我没听说过密云水库。三门峡水库的影响大一点,所以,我就到当时在建的三门峡水库工地画了半个月的写生并体验生活。在写生过程中还发生过很危险的事情,当时我趴在一个土坡上面画画,就画整个三门峡水库建设场景。但是,我根本不知道我所在的土坡底下正要爆破,土坡底下的工人一边叫喊一边晃动红旗,示意让我离开,我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听不见工人说的话,也不明白工人的旗语。后来几个小伙子冲上来,把我的画夹拿走,说:“赶快走!赶快走!”我就赶紧冲下土坡,趴在地上,还没有完全冲到下面,回头一看,那个土坡已经没了。如果那个时候没有人家来帮我,可能我就连着那个土坡一起轰掉了,真的很危险。后来想,下去以前,应该了解一下三门峡水库的建设情况,哪个地方有危险,哪个地方没有危险,如果没有深入生活,就不知道这些知识。当时,三门峡水电站工程已经差不多了,工人很少,机械化的施工比较多一些。所以,我画三门峡的写生,大部分是水库环境,没有接触到很多人,我觉得有点遗憾。
后来,我就跑到密云水库,密云水库跟十三陵水库很近。那个时候,密云水库还在建设,我就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持续了快一个月。民工上班了,我上班;民工下班了,我下班;民工吃什么,我吃什么。早上,小米稀饭和北方的窝窝头;中午,两个窝窝头,然后就着咸菜吃。我以前还没这样吃过窝窝头,冷的窝窝头也可以吃,比较硬,因为是冷的,使劲喝开水,他们送来的茶水挺香的。每天从早上到晚上,我主要推独轮车,还有传递装土方的篮子,手都起泡了。一开始,我还不会操作北方的独轮车,姿势不对,独轮车就要倒。越是怕翻车,越是姿势不对,越是翻车,后来就会了,腰要挺直,所以必须要学会劳动。在劳动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民工。这些民工大部分都是北方人,河北人居多。我跟他们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我毕业回国后很长时间,都还跟他们有联系。我毕业创作里的这些人物,就是这次劳动当中所得,同我一起劳动的那些民工形象,有年轻的小伙子,有年纪比较大一点的,也有妇女。我觉得这一个多月的劳动给我的帮助非常大。
体验生活结束,我回到列宾美院已经画了好几张彩色稿子,从彩色稿子里面确定一个,再放大为三米多长的毕业创作,一共画了有一年吧。当时专门给我一个工作室,每个毕业生都有自己的工作室,大概有我现在艺术中心画室一半那么大吧。这幅毕业创作中的劳动气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领袖和群众的关系,我都表达出来了,我觉得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毛病。现在看这张画还是这样,大的毛病是没有的。就油画语言来讲,还是一种纯粹的西方油画语言。
毕业答辩的时候,苏联评委对我这张画都持比较好的评价。虽然也有人认为,这张画存在个人崇拜嫌疑,但很快被另外一些教授批驳掉了。因为1959年,中苏关系已经不好了,双边关系不好以后,他们更会挑剔个人崇拜问题。最终,因为我的毕业创作整体结构和人物形象打动了评委,他们认为画中毛主席的形象特别生动,这张画的最后评分是本届毕业生中的最高分。我也感到很欣慰,应该说这张画最后能够拿五分是很不容易的。我想,如果当时没有反对个人崇拜问题,可能对这张画的评价还会更高一些。这次创作经验,给我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因此,当时阿列希尼柯夫院长和梅尔尼科夫向我们的党组织提出来,要我留下来继续深造。因为在大学毕业以后,还有一个阶段,就是创作室。譬如说,梅尔尼科夫就有专门培养尖端画家的创作室,时间可长可短,一般是两年。我留学的六年时间包含硕士阶段,所以,这个创作室相当于苏联的博士层次。但是,因1960年中苏关系已经恶化,党支部讨论的结果,认为我还是应该回国。对于这一问题,我当时的心情是什么呢?因为我对当时苏联的情况已经有较深刻的认识了,我离开祖国的时间也很长了,我想应该回去报效祖国,所以党支部征求我的意见,我说同意回去,谢绝了他们要我继续深造的美意。对我个人来讲,梅尔尼科夫也好,阿列希尼柯夫院长也好,他们很器重我,我也很感谢他们。
我跟他们一直保持比较好的关系,后来我专门为阿列希尼柯夫院长编了画册,也为梅尔尼科夫出了几本画册。这些画册在中国出版后,我都寄给他们。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经常到俄罗斯,每次都去拜访他们,我们的关系是比较好的,他们对我的印象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