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访亚美尼亚画家萨里扬

我有两位亚美尼亚籍同学,一位是“三剑客”之一的阿尔沙库宁,另一位是米那斯·阿维吉相,阿维吉相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画家,人也非常老实。亚美尼亚人有一个特点,因为生活在南方,他们的色彩感觉比较好。所以,跟其他苏联同学比较的话,我这两位亚美尼亚同学的颜色感觉都是特别好,很突出的。

经他们两人介绍,我认识了苏联时期非常著名的亚美尼亚籍油画家萨里扬 。萨里扬当时这么跟我说,他说:“你来自中国,你是第一个访问我的中国画家,你们中国非常伟大。西方的海都是蓝颜色的,我们亚美尼亚虽然没有海,但有个塞凡湖 ,也叫塞凡海,都是蓝颜色的。我很难想象,你们东方的海是黄颜色的,叫黄海。”他问我:“你在哪里学习?”我说:“我在列宁格勒学习。列宁格勒的天气和我们中国不太一样,中国的天气和亚美尼亚比较接近,经常是阳光灿烂。我是中国南方人。”他当时给我讲了一句话:“你以后应该表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油画,画中国色彩的油画,不要画西方的样子。”萨里扬所讲的西方油画,就是列宁格勒的灰调子,我们以前很崇拜俄罗斯的灰调子。他就跟我讲:“你应该画中国自己的一种阳光灿烂的、色彩强烈的中国油画。”他这句话一直给我很深的印象。

1957年假期,我和阿维吉相、阿尔沙库宁一起到亚美尼亚乡下画画。我们住在阿维吉相和他两个朋友的家里,也是他亲戚的家。因为我在列宁格勒待了那么长时间,基本上见不到阳光,所以,我到亚美尼亚以后,强烈地感觉到,这里的阳光很灿烂,和中国很接近,我就感到特别亲切,很受感动。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亚美尼亚是瓜果之乡,房子样式、生活习惯,跟新疆很相像,属于穆斯林。他们吃牛肉、羊肉多一些,不吃大肉(猪肉),主食和新疆一样,烤的东西比较多,有烤馕、烤馒头之类。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吃西瓜的方式跟我们不一样。他们在餐桌上吃西瓜,大家都要铺餐布,很正规。把西瓜切开以后,每个人两个盆子,一个小碟子,一个盆给你吃西瓜用,还有一个盆放瓜子、瓜皮,小碟子里是糖。吃西瓜时,先用刀切开,把籽都拿掉,瓜皮去掉,西瓜瓤一块一块切好,蘸着糖吃。西瓜已经很甜了,为什么还要这样子?我就不明白,这是我第一次这样吃西瓜。

我去看了他们的农场,在农场里拍了照片,还帮他们摘葡萄。我第一次吃到无核葡萄,拿来就可以吃。亚美尼亚人种植葡萄跟我们不一样。我们种葡萄是搭葡萄棚,他们的葡萄是直着长的,跟意大利一样,像屏风一样。为什么这样?因为他们摘葡萄已经机械化了,机器过去,就把葡萄摘下来了,我们的葡萄棚是需要人蹲下去摘的,新疆就是这样。

亚美尼亚的首都埃里温有萨里扬的画室,也是国家给他的画室。第一天,我们就去拜访萨里扬,他非常欢迎我们,就在他的画室里接见我们,叫他的助手把阁楼上的画一张一张拿下来给我们看。然后,他就介绍这张画是怎么画的、用什么颜料画的。“哎呀!我这些颜料,很多还是从法国带回来的,才画的这个颜色。”他就讲这个事情,每一张画都自己解释。他的油画受西方现代主义的影响,色彩比较浓郁、强烈,造型很概括,很有趣味,而且他的油画和我所看到的亚美尼亚的自然景色、人文精神是非常吻合的。一看画面,就和列宁格勒、莫斯科的那些画家完全不一样,很有地方特色。萨里扬的油画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对我以后的艺术道路有很重要的影响。

之后,我们就下乡去了,在那里待了几天。拜访萨里扬的第二天,我们到塞凡湖画画,好像坐车要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这个湖确实很美,很大,望不到边,就跟海一样,也没人。我们画得很激动,比赛画画,一天工夫,我画了十三张风景画,比他们画得多,因此我要请客。可是,晚上请客,没有地方吃饭。第二天早上,我就买了一串葡萄和一个类似新疆的烤馕,我们就在塞凡湖边吃早饭,当时我们还拍了照片。阿维吉相、阿尔沙库宁都是非常有才能的,我们三人天天在一起,除了有时候比赛画画外,我们经常会谈论艺术的倾向、爱好,应该怎么努力,应该克服一些什么问题。在这个讨论过程中,他们对艺术的理解、色彩的理解、文化的理解,以及在技术方面都对我有很大的帮助。

1956年,与好友合影(左起:阿尔沙库宁、全山石、伊凡、阿拉波夫)

阿维吉相毕业以后,回到亚美尼亚,很快在苏联的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画,并马上得到社会公认。但是,很不幸,他毕业后三四年就因为车祸去世了。我与阿尔沙库宁后来有联系,不过在“文革”当中,我们也完全失去联系了。

我挺喜欢亚美尼亚,因为那里的色彩很强烈,阳光很灿烂,很适合画油画,而且我感觉特别的新鲜。我在亚美尼亚画了好几张《走向土耳其》,其实画面中的山,就是土耳其境内的山。亚美尼亚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和土耳其的穆斯林相近,可能语言、血统也有关系。我当年就感觉到一种异国情调,跟俄罗斯完全不一样,好像感觉到一点土耳其、阿富汗的味道。其实后来我画新疆,与这次亚美尼亚之行也有一定关系。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地方太像新疆了!土耳其、我国新疆地区、亚美尼亚、格鲁吉亚这一带的生活习惯、自然条件都比较相像。 gf/bEO0mhTnGzY4vdJ/c4VwAXIFjJkz+00txePRY+tZQPJmCNu/yWHsTVzPIXv+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