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同窗“三剑客”

很多中国留学生到苏联以后,都希望两个中国人在一起,这样可以互相有个照应,听不懂的地方,笔记互相抄一抄,互相提醒一下。可是,我当时的想法是,希望我一个人在一个班上,后来组织上也同意了。我们所在的班级里,有很多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但中国人只有我一个,东方人也只有我一个。后来的实践证明,我这个想法是正确的,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在这个班级,我的俄文才能得到锻炼,才能实现较大较快的进步。

有一件有趣的事。一开始,我跟苏联同学是无法交流的,因为我讲俄语的时候,文法不太对。比如,中文里说“我看见你”,和“我想你”“我在意你”的时候,用词、发音还是有相近的地方,但在俄语中,它们的单词变格就不一样。所以,跟俄国人讲话,一旦文法不对,人家是听不懂的,不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讲。我刚到苏联时,就将几个单词结合在一起,我讲了半天,没法让苏联同学明白我的意思。可是,一个阿尔巴尼亚同学叫克利斯塔奇,他就能理解我的意思,我的想法随便一讲,他都能领悟,因为我和他的语言水平差不多,他也不懂文法。所以,只要把单词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概念,我们就能够交流。在当时,一些人就觉得很奇怪,你跟这个阿尔巴尼亚人这么要好,但怎么就跟苏联人沟通不了?其实,现在想起来很简单,就是因为尚未掌握俄语文法。

因为我一个人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方面还是很需要苏联同学的帮助。所以有些事情都是“逼上梁山”的,语言听不懂,就得想法去听懂,没有办法,这就加强了我自力更生的思想。后来,我跟一个苏联同学的关系处得比较好,他是莫斯科附近梁赞(Рязáнь)农村出来的,很朴素的一个人,叫阿拉波夫,假期里,我就跟他一起,到他们家里去住。一个假期下来,我的俄语进步特别快,差不多到二年级、三年级以后,我的俄语基本上没问题,而且我的业务也受到他较多的帮助。譬如说解剖课,这骨头叫什么名字、在什么部位、是什么功能。不要说我不懂这些俄语词汇,翻译成中文,我也不懂,阿拉波夫就耐心地帮助我来分析。从一年级开始,我就与两位同学处得很好,三人互相帮助,而且成绩都是领先的。后来,我们就建立了紧密的关系,在整个年级里面,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组合,像模板一样。所以,他们叫我和阿拉波夫、阿尔沙库宁为“三剑客”。

在生活方面,我与阿尔沙库宁联系比较多。他是一个由工人家庭收养的亚美尼亚族孤儿,他的养母是一个俄罗斯族女工,不仅把阿尔沙库宁看作自己的儿子,而且把我也当成她的儿子。我就经常到阿尔沙库宁的家里去,尤其是放假的时候,被邀请到他家的别墅去。这种别墅与我们想象中的不一样,俄罗斯每一个家庭在农村里总有或大或小的别墅。阿尔沙库宁家里的别墅,是在西伯利亚大平原上的一个木屋,里面烧火,就会暖和起来,周围是大森林、湖泊,所在的村子里没几户人家。我印象当中,吃的东西不多,牛奶、土豆、洋葱、西红柿、黄瓜,那里的牛奶真的太好喝了!我们是暑假去的,但那里很冷,早上我都要穿毛衣,而且整个暑假我就没脱过棉毛裤。

但是,有些习惯是咱们中国人可能接受不了的。譬如说,一开始,阿尔沙库宁的养母带着阿尔沙库宁、我以及她的亲生儿子,共四个人下乡。在我的理念里,他请我到他家里去,我想当然,吃住都应该他来管,其实不是。我们的习惯没有什么AA制,西方人完全是AA制。路费、伙食费都按AA制,全由我自己支付。当时我不知道人家西方人的传统,就接受不了。临走的时候,阿尔沙库宁的养母突然跟我讲,去的时候,用的这辆吉普车,四个人,每个人应该承担多少费用,伙食费标准是多少。她要我准备这些钱,我脑子当时嗡的一下,人都懵掉了。我想,怎么还有这样的事?我都要承担四分之一的钱。当然,我是同意的,也能承担得起,但我很不理解,既然请我去,还要收我的钱,觉得他们是不是有点苛刻了。

阿尔沙库宁的养母和她的亲生儿子的生活是极其简单朴素的,他们是非常敬业的一个家庭。虽然经济收入很有限,但都很有文化修养,很懂音乐。譬如说,对拉赫马尼诺夫的作品,对柴可夫斯基、格林卡的作品,他们的理解很有一套。当时我听的很多音乐,还是通过他们获得的。 gf/bEO0mhTnGzY4vdJ/c4VwAXIFjJkz+00txePRY+tZQPJmCNu/yWHsTVzPIXv+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