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何油画的印刷品哪怕是最先进的媒介,都没有办法达到油画原作的效果,因此,看油画原作很重要。特别是临摹传统的西方油画原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
在国外学习有一个非常优越的便利条件,就是他们的博物馆有常年的基本陈列,国外的博物馆、美术馆是研究美术史的一个最好场所,中国的美术馆往往就成为一个展览馆。那么,苏联的最大优势,就是他们有非常好的博物馆,在叶卡捷琳娜时代,他们从西方买了很多珍贵的油画。譬如像伦勃朗的作品,冬宫博物馆里的伦勃朗作品是最好的;再譬如,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或者十九世纪印象派的作品,冬宫博物馆的收藏都非常好。苏联博物馆有许多东西可以让我去研究和学习。我们研究西方油画,一定要懂得西方油画的来龙去脉。在我六年的留学生活中,博物馆是很重要的第二课堂,几乎每个星期天,我会在博物馆中度过的,主要是想了解和学习西方的传统油画。
我记得,每个星期有一次课程,我们要在博物馆里面上课,由博物馆的专家给我们讲解古典油画的创作过程和创作技法。然后,要求我们除了课堂学习以外,还得有一个临摹的实践。当时,我看中并临摹了提香的作品。为什么我要去研究提香?因为从美术史来看,西方人都认为提香是“油画之父”。以前,我在国内所知道的,文艺复兴是从最出名的“三杰”开始。但是,我在苏联学习以后,就感觉到,以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的佛罗伦萨画派,基本上是从蛋彩画演变过来的,以造型为主;而乔尔乔内和提香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一开始就注重色彩语言,所以这两个画派有完全不同的概念。就是说,通过老师讲解以后,从发展和研究油画的本体语言出发,我更加明确地想通过临摹提香的画,来了解威尼斯画派对油画语言的认知以及创作油画的整个方法。
威尼斯画派的提香是乔凡尼·贝利尼的学生,乔尔乔内的师弟。提香的艺术生涯很长,活到90岁左右,因为提香的去世时间是确定的,但是他的出生年月是不知道的,所以有很多传说。一开始他是跟乔尔乔内一起画的,所以有些画里面,写了乔尔乔内和提香两个人的名字。后来,因为乔尔乔内去世较早,提香就成为威尼斯画派的领军人物,培养了很多学生,也有自己的工作室。提香是一位非常勤奋、非常有才能的画家。他最主要的作品,也是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天上的爱与人间的爱》。这个作品完全是提香的个人创作,乔尔乔内没有参与,于是,一下子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目前这张画在罗马波尔葛塞美术馆展出,我去看了好几次,可以说,它充分体现了提香的绘画特色。提香的油画语言,最主要的是他的色彩语言,和其他同时代画家比较,应该说是最出色的。提香成名以后,不但教皇向他订画,而且外国很多君主也向他订画。所以,他的作品非常多。
冬宫博物馆有一张非常好的提香的代表性作品,就是《玛利亚·玛格达丽娜的忏悔》。这张画有很多版本,收藏在世界很多博物馆中,但最好的版本是在冬宫博物馆。这张画基本上包含了提香的所有油画技法,所以我就看中并临摹这张画。可是,临摹这张画的过程很艰难。我第一次临摹这张画是失败的,为什么?因为没有完全按照传统技法去临摹,我是用直接画法,看到原作中的重颜色,我就用深的油画颜料画上去,但即使用最重的凡·戴克棕
去临画,还是不行。这里就有一个技法的问题,因为提香是透明的画法,是用无数次的透明颜色罩上去的,好像是多张玻璃纸叠在一起所呈现的色彩,与不透明的完全不同,一笔画上去以后,它就是不透明的,结果临摹到一半,我就临摹不下去了。
后来,我完全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重新临摹,用透明的画法就成功了。首先要把画布的底色做好。提香那个年代的画布底色是有颜色的,差不多是一种浅棕的颜色,不像现在都是白画布。做好了画布底色,画好它的形,基本上是黑白的素描造型。再把颜色画上去,要一层一层地染上去,无数遍地染上去。在怎么染的问题上,我也有很多教训。起初,我不知道古代的透明画法中,油是关键,我一开始用一般的亚麻油去画,刚画上去的时候很好看,但第二天再看,画上去的油已经慢慢流下来了,颜色变了,不成功!后来,我们去问老师,老师告诉我们,这种油要特制,并且这种油不是用画笔画上去,而是用手指头慢慢地、一层一层地染上去。这里面就有很多技法,而且临摹这种古典油画都很费功夫,这张画我大概临了好几个月。
后来我也感觉到,为什么我第一张达不到这个效果,而第二张达到了这个效果?其实,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同样的造型,同样的颜色,一个颜色是透明的,一个颜色是不透明的。离开原作,单看直接画法的临摹作品还可以,但是,直接画法的那种颜色的力度、张力的感觉,跟原画一比较,那就相差得不是一点点了。它的感觉就是不一样,颜色本身的质感就不一样,这就是透明画法的优越性,是有渗透性的,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因为我开始没有完全遵循提香的创作方法,所以失败了。这给我一个很大的教训,就是对待西方艺术,包括它的制作过程,必须要有科学态度,不能随心所欲。像现在我们一般看到什么样就临什么样的直接画法,一次性成功,这种临摹方法是不对的。它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步骤。如果这个方法、步骤不对,就跟我第一次临摹提香的画一样,这个效果就出不来。只有按照它的程序,它绘画的方式、制作的过程,才能够达到它最好的效果。
这次临画当中,我还在思考一些问题,为什么要这样画,这样画的优点是什么?我们从这个画法当中,可以学到一点什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怎么再去发展?结论就是,研究西方油画必须要从它的根底开始。所以,我在博物馆里面看油画的时候,一开始,我们觉得张张油画都好,但看多了以后,慢慢觉得好的画越来越少,越来越少。后来去博物馆的时候,就着重看几张传统油画的经典之作。比如说,在冬宫博物馆里看了伦勃朗的《浪子回头》以后,其他的画可以不注意,因为油画当中最精华的东西就在这张画里面。
那个时候,我是很想临摹伦勃朗的画,但没有那么多时间去临摹。因为临摹一张古典油画,要一层一层地染,染完了以后,等它干,干了以后上面再染一层,把颜色一层一层罩上去,要费很多时间。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伦勃朗的画更难临摹。为什么?因为油画发展到伦勃朗时期,就有很多表现的成分。这是很难的,因为伦勃朗的笔触,就像笔墨语言中的笔意一样,工笔比较好临摹,但笔意就比较难临摹。伦勃朗的绘画不仅是一个绘画技法,更有他表现的成分。比如说,他画了那么多张自画像,每张都不一样,表情都不一样,情绪都不一样,这里面就有很多的表现成分,特别是他的笔触,伦勃朗的笔触是非常明显的。当然,提香的画里面也有笔触,但是到伦勃朗的时候,油画又更进一步了,人文的东西更多了。